《清平乐》晏殊—让现代人羡慕的诗意生活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这首清平乐,读来,可谓闲适小资,又富贵典雅。晏殊从神童的光环里,一路走来,他圆润却又直率,情趣而又浪漫,仕途中不是急功近利之人,更不是一心扑在名利场上的职业政客。这种有品质,有精神追求的富贵之人,当时定俘获了无数粉丝。
今天这首诗,是他华贵气象的冰山一角,晏殊的华贵不在于“晒打高尔夫球照片”、“晒名车豪宅”这样的外表形貌,而在于其精神气象。
词中“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银屏昨夜微寒”里面的“紫薇花”“朱瑾花”“楼阁阑干”“银屏”这些都是富贵之象,但词中不回去描绘楼阁如何檐牙高啄,院落如何深幽通曲,而是蜻蜓点过,便自有高格了。
“金风”不要误作“金凤”。这里的“金”其实就是五行概念里面的“金”,在五行里面,“金”代表西方、白虎位、秋季等。所以金风便是秋风。
“细细”和“叶叶”这两个叠字,不仅着重表现声韵美,其实更能表现晏殊当时的那种悠闲和体察入微心绪。悠闲到什么地步,一人在窗前,没有繁重公务,偷得浮生半日闲,盛一杯新酿的美酒芳醪,半端着,放在嘴边细细的咂摸,心已完全放空。有充足的时间去慢慢体味这微弱的秋风吹过脸庞的感觉,所以就有了“细细”。而如此微弱的秋风是不可能吹落梧桐叶的,所以用了一个“坠”字。梧桐叶是径直坠落,而不是随风飘离根系。就这样,晏殊感受这微弱秋风的同时,心里细细数着这一片片的落叶梧桐,所有便有了这两句“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这开头一句的写景,都源于晏殊极其细致的观察体悟,很多人经常说有诗心没诗才,其实不然,诗心始最难的,他需要我们细致入微地去感知周围的生活,一草一木总关情,所以诗心才是作诗最重要的,有了诗心,即便无华丽辞藻,也能让别人深谙其味。
上阕(注意是阕不是阙,这两个字要区分好,虽然有的时候我也不太注意)后面两句,“绿酒”便是诗词的常客,绿酒是值得新酿的酒,绿酒并非酒液为绿色,而是漂浮在酒液上面酒渣显绿色,因为古代没有蒸馏技术,简单的过滤无法将酒液滤清,古代也常把酒称为浊酒。新酿的酒还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即酒的泡沫,色微绿,细如蚁,故也称之为“绿蚁”。后世用以代指新出的酒。
“酒”在晏殊词中,也是常客,“酒筵歌席莫辞频”“须知一盏花前酒,占得韶光”“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美酒一杯新熟,高歌数阕堪听”等等。。。
所以可以知道,晏殊喜欢喝酒,而且酒量应该可以。这里怎么就“绿酒初尝人易醉”?可能有两点,第一个,他一个人午后发呆,酒一杯一杯的咂摸,心事在窗外秋景,去数梧桐叶子去了,不知不觉自己都不知道喝了几杯,等醉了,自己还当局者迷,觉得:唉,我没喝多少啊,怎么就醉了?第二种情况就是他有心事,有淡淡的闲愁,所以闲愁伴酒,越喝越有,就不知喝了多少了。这是闲愁,不是哀愁,既然醉了,估计也就能放下大半了,就姑且睡了个浓浓的午觉,午觉不确切,应该是下午觉。
看下阙,他睡了多久呢?一个昼夜!从下午睡着,直到第二天下午才醒,这得心多大啊,谁让别是宰相,就可以这样跟着感觉走。终于睁开了慵懒的双眼,站起来,披衣前往昨日庭院,这时紫薇花、朱瑾花都已残落,昨天还有一些的,今天却快落没了。这还不是惊讶的,惊讶的是,从紫薇花那里一抬头,嗷吆,斜阳照在楼阁的栏杆上,都是黄昏了,这一觉睡的,看来醉的不轻。
哦,记得了,可不是咋地,昨天晚上一个人睡觉的时候,都感觉到冷了!可他为什么不说“枕寒”或“衾寒”?可能是晚上起夜了?秋渐寒凉,睡梦中短暂的清醒都能感到渐起的寒凉,可见心中的闲愁还没消啊。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燕子欲归时节”不一定真的在庭院里看到了往南飞的燕子,而是一个季节的符号。
这样富贵悠闲还有点闲愁的日子,如果可以的话,给我来几天吧,一两天也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