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是一种美的艺术。它语言凝练、想象丰富、情感真挚,是我国文学史中一笔巨大的财富,也是语文教材中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要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升自己的欣赏品位。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供规律性的有效途径。以《渡荆门送别》这首古诗为例,我选择探究意象以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的意念为“意”,具体的物象为“象”。在诗歌中,“意”和“象”是不可分割的,是融为一体的。语文教育家王尚文先生强调:语文课与其他课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他课讲的是“是什么”,语文课强调的是“怎样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意象赏析指向的是怎样借助这个“象”表达,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首古诗学生已经学过,其基本的表现手法和情感他们都是清晰知晓的。但他们对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内涵缺乏深入探究,更不曾探究过古诗中“水”意象的丰富内涵。基于此本次的片段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