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就分为世俗的和不那么世俗的(具体程度不好说)。世俗的人评价人和事的标准就是世俗标准,比如他看见名校就会自然觉得是好的,看见官员、有钱人或名人就会自然地顶礼膜拜,他结识一个人,看的不是“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而且这个人顶着的是什么头衔,他看待一件事,只从世俗意义上的“好”与“坏”来评判,却不去思考背后是什么。他的脑子里装满了世俗的条条框框,比如多少岁就该结婚,多少岁就该生孩子,婚礼的标准是怎样的,怎样生活才是对自己有利的,在世俗的评价体系下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等等。然后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件事。这些标准通常是很固化的,是脱离事物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的。这种人活在表象的世界里,看到的是世界表面上呈现出的那个样子。
在《小王子》里,“大人”(世俗的人)只会看见一栋房子值多少钱、有什么外在条件,而“小孩”(不世俗的人)会看见房子的本来面貌,房子的外观是不是美的,是不是适合居住等等。这好像是天生的,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东西——为什么人与人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问题是,评价标准只有那个单一的标准吗?
你的孩子考80分别人的孩子考100分,你的孩子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了吗?北大清华一定适合所有人吗?贵的房子就一定比便宜的房子宜居吗?名车就一定比普通车高档吗?豪华餐厅就一定胜过路边摊吗?大城市一定比小地方好吗?结婚只是看女方是否年轻漂亮能满足你的面子能给你做家务生孩子吗?工资和头衔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标准吗?当大官就一定是出人头地了吗?社会上的地位和金钱真的能衡量一个人的全部吗?
重要的不是你适合什么、喜欢什么吗?
当你以世俗标准衡量一件事,比如“找对象要月薪一万的”,有没有想过对方只是当时能拿一万,过后可能失业一个月一分钱都挣不到呢?比如“买房越贵的越是好房子”,有没有想过房价是可能下跌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