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两个半圣贤。考究标准:“立德、立言、立功”,两个人分别指孔子、王阳明,还有半个人则是曾国藩。说曾国藩立言方面稍差一点,但我记得他一直笔耕不辍,留下那么多文字资料,家书家训,日记文集。
这三位圣贤,春秋战国时的孔子离我们有点遥远,虽然儒家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我。明朝王阳明,从他的事迹中看,太聪明完美啦,只是膜拜。反观清朝的曾国藩更亲切,更易接近,或者说更近真实。
曾国藩一生中身体一直不好,要对抗病疾。据说资质不高,多次考试才得中举,都说他“儒缓”,反应慢,人家说他才短、欠才略,自己也承认“吾生平短于才”。
早期性格直,眼里不容沙子。当朝为官,上书批评皇上,执法端正,不轻饶同僚,最后官场失意。
回家守孝时期,被要求书生练兵,在练兵早期也处处受阻,遭遇困境。
总结自己人生五堑,五个事件吃亏受辱。这里不展开详细概述啦。后面迎来人生转折,从自身改变开始。变得和光同尘,以前的犟脾气变得越发和气,以前直接批评皇上,现在知道和皇上打太极啦。
功下城池,士兵可抢几天,付给士兵好处,哪怕无钱银交于朝廷。带兵宽紧有度。有特权后滥举,能赋好处与人。但自己守则,不参与朋党。
幕僚说“曾公这一辈子历年辛苦与贼战者不过十之三四,与世俗文法战者,不啻十之五六。”打仗只花了曾国藩不到一半的精力。而应付官场,费尽心力。
曾国藩带出的湘军,两字特点“拙、诚”。主张用笨人,选士人,领山农,结硬寨,打呆仗。
他一生性格特点归纳三个字:勤、恒、拙。
曾国藩有五勤,身勤,眼勤,《冰鉴》看相。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忘之事,随笔记载。口勤,心勤,每天日记,反思时间,做功课,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比如,参与宴会,人家漂亮的小妾,自己多看了几眼,回家写日记,反省自己,说自己真禽兽也,真是克己复礼之表率。
曾公,我是喜爱的,他的一些很普世、朴实的道理,我也受用着。大家有读《冰鉴》,读《曾国藩家书》了解曾公。上述内容是《曾国藩正面与侧面》里的一部分,枕边有一本冯唐写的《成事》,里面全是写从曾国藩那里习得的管理及人生信条。不知道战友们还读过关于曾国藩的什么书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