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是人与人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手段。“见信如见人”,超越地域的阻隔,作者的思想性格。《傅雷家书》就是一部收集了傅雷夫妇十余年来寄给儿子傅聪的家信集。
傅雷教子一向以严著称。信中的每一句批评,每一声教导,每一次鼓励,都是父子之间的闲话家常,更是他们之间的心灵对话。有父亲对儿子远行前的感慨:“园丁以血泪灌溉出来的花果迟早得送到人间去让别人享受,可是在离别的关头怎么免得了割舍不得的情绪呢?”有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忠告:“多少人世代追求完美,但永远追求不到,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远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即。”其实这种作风,这种逃避现实的行为是懦夫的行为,决不是新中国的青年所应有的。”父亲的谆谆教诲,五十年后读来仍如春风拂面,为无数青年人点燃希望,鼓舞成长。
可是严并不是父爱的唯一表达方式。天下没有父亲不想做慈父的。傅雷“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的教子观念给我们带来深思,而那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挚的父爱,怎能不令读者感动?“你始终太容易信任人。……而你还是不大重视,轻描淡写。这样的不知警惕,对你将来是危险的。”儿行千里之外,不懂得为人处事,父母怎能不牵肠挂肚?“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何尝不是一位严父对儿子最真挚的期望和热爱呢?傅聪获奖后,傅雷难得一改严肃的口吻,在信中说:“难为你,亲爱的孩子!你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没有辜负祖国的寄托,没有辜负老师的苦心指导,……我真高兴,我真骄傲。”身处异乡的傅聪能得到父亲赞许,心中的喜悦是莫大的,而这番话给傅聪的激励,向前的动力之大也是可想而知的。
父爱如山,它真挚深沉,虽不如母爱温柔,却也有其独特的内涵。当年这些只是父子之间的私人信函,他们从未想到日后会刊印成书,且让一代代青年为之动容。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声鼓励的话语,哪怕是一句饱含深情的责备,无不是父爱的真实写照。相信你重读一遍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