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病句例谈
韩同常
路遥(1949——1992年),原名王卫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去年被评为“改革开放100位先锋人物”之一。1991年,其长篇小说代表作《平凡的世界》被评为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该小说和同名电视剧颇受热捧。然而,作为风靡全国数十年的长篇小说作品,却至今存在着个别病句,这是有伤大雅的。例谈如下:
我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病句例谈
一、“咱们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熟悉?”一句,多用了一个“?”。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卷一第七章第57页,在描写大队干部孙玉亭时,写了这样一句莫名其妙的话:
“咱们村的情况你又不是不熟悉?”
这句话的语境意义是“你对咱们村的情况很熟悉”,语气上是陈述和肯定,而且通过双重否定副词(不……不……)加强了肯定的语气,这是符合实际的表达。可是,句末再加一个“?”,就使陈述和肯定的语气变成了疑问的语气了,意思是“咱们村的情况你不熟悉?”,这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对话人——孙玉亭的侄子、生产队长孙少安,的确非常熟悉本村情况。
可见,这句话中的“?”是多余的,加上一个“?”,是自相矛盾了。
二、“那好,让我现在就过去让她走”这句话,第一个“让”是多余的。
第一部卷二第二十二章第241页,在描述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张有智批评公社干部随便抓人劳教时,写了这样的话:
“那好!让我现在就过去让她走!”刘志祥说着就出去了。
这自然是一句有陕北方言特色的表达,这种表达在方言交流中是约定俗成的、没有语病的。作为下级公社干部的刘志祥,在上级领导面前顺从地接受指示,主动把自己变为“被动者、受动者、受支配者”,而行为动作“过去”和“让”的发起者、主语“我”,又兼任了第一个使令动词“让”的宾语,这样就突出体现了“我”是“顺从而为”的意味,有尊重对方的意思。然而,这种表达在通行的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书面语中是不多见的,语法毛病在于句中出现了两套“主谓”成分,句式杂糅。因此,在书面传播时,应该删掉第一个“让”字。
三、“他把砂锅放在火上,和小陈开始拉呱起了家常”,这一句是谓宾不搭配。
第二部卷三第一章第420页,有一个典型的病句:
他把砂锅放在火上,和小陈开始拉呱起来家常。
在卷六第二十八章第1048页也有这样的非典型表达:
(副总理)他走过去,在各级领导众目睽睽下和这两个老乡拉呱了一会家常,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生活状况。
这两句话,“拉呱”,和“说话”同义,是动宾短语,已经失去了动词词性,具有名词功能,“拉呱”作谓语的时候,就不能带宾语了。例如,句子“我们在拉呱”是没有毛病的,但是说“我们在拉呱家常”,就是谓语和宾语不搭配,或者说宾语重复。“拉呱起了家常”这种非典型、不规范表达,不能因为是“名家名著”而任性传播。
四、“农村实行了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后,水利和灌溉设施破坏得很严重”一句,“水利”和“灌溉”不能并列。
第十一章第720页有一句议论性的描述:
“农村实行了以户为单位的生产责任制后,水利和灌溉设施破坏得很严重”,这句话中“水利”是大概念,可以涵盖“灌溉”,二者不能并列,应该去掉两个词中的一个。
对于一部鸿篇巨制,虽然区区几个病句不是大毛病,但是,为了避免误导读者,我觉得还是有指出和修正的必要。
我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病句例谈
我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病句例谈
我看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病句例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