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雯雨霏
【摘录】
市场中的欺骗和操纵随处可见。
人们还有一种传统观念:“消费者可以自由思考、自由选择。”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市场的欺骗和操纵随处可见,我们将这种手段称为“钓愚”。
假如它们都在说服你买对你根本不利的东西,就都属于“钓愚”。市场伦理是要告诉消费者真相,让消费者自己做决定。但问题是,如果人们的决定对商家不利,商家怎么会这样做呢?所以商家会用各类广告来“钓愚”。
一定要记住,当你看到一样东西,忍不住想“太划算了,简直不可思议”时,最好不要买。
避免被“钓愚”的方式之一,是了解那些想要卖你东西的人的动机。你得问自己:“这些自称卖的东西对我有利的人,真的是为我着想吗?他们卖的东西真的对我有利吗?”你要清楚自己的动机和对方的动机。
“钓愚”之所以容易产生,是市场均衡的本质决定的。因此,在与其斗争时,政府的监管和干预十分必要。
当“回头客”是消费者预防被“钓愚”的措施之一。需要回头客的公司,通常会在乎自己的声誉。
文学永恒的主题:人性
经济学永恒的主题:市场的本质
* 市场是否有效
* 什么情况下有效
* 何时需要政府干预
市场失灵的一个根本机制是信息,即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得市场交易失灵。
被欺骗者可分为两种类型:心理型与信息型。
心理型:
①感性超越了理性
②对现实的认知上存在障碍,就像在错觉的引导下行动
人们究竟是如何做出错误选择的:
* 个人财务安全
* 宏观经济稳定性
* 个人健康
* 政府治理水平
(P35)
面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欺骗行为,我们需要保护自己。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市场均衡
“市场失灵的一个根本机制是信息,即信息不对称往往使得市场交易失灵。 ”
信息不对称,造成市场失灵,失灵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发出去的信息,和接收到的,产生了偏差,造成理解错位,导致产生的行为发生不同。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总是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们认为我们所理解到的就是这样,以至于我们会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对方会根据我们想要理解的方式把信息传递给我们,可究竟这些信息是不是实际应有的样子,如果是,那就是属实,如果否,那信息不对称就出现了。我们总是想获得信息所传递出来的最本质的内容,于是甚至会附加很多我们想象出来的信息背后的景象,会产生错觉,结果就是信息不对称。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行骗的人会把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给我们,于是我们会觉得这些信息很有用,可往往“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在这个过程中时,我们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被骗的时候,会发现这些信息我们完全不想要,因为所有的信息都是假的。
广告,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气质。是广告让人产生太美好的想象,还是我们按照我们想要理解的方式去理解,而不是按照广告想让我们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和读一本书也很像,作者想要传递的和希望别人理解的,和我们实际读的时候所理解到的,若不是借助一定的问题和思辨能力去梳理下来,很容易就理解有误。
那物有所值,是不是信息对称的最佳诠释呢?
也许对我的启示就是,信息提供方的可靠性非常重要,自己接收信息的方式是否足够有判断力。以后对信息的判断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尝试去发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从中总结。
#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 第 126 天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