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感觉思路飘浮,写作的时候没有重点,甚至出现偏题的情况,就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立题。也许,你的讲话当中充满了问句,但是没有一个深入系统地展开回答,没有一个问题起到统率的作用,也就是没有通过立题来聚集,导致文章没有中心,没有重点。
如果你有孩子,我们想象一下这样的情形:你让孩子写作业,他写两分钟作业,转身去弄点零食来吃两口;写几行字,又去拿出个玩具把玩一番。这时候,你就会骂他,怎么不专心呢,怎么不集中精力赶快把作业做完呢!他就是脑袋没有聚焦,东一下,西一下。我们写作也是这样,你要让自己的思考与写出来的文字,在一个时间段里面,紧扣一件事情展开,紧扣一个问题去回答。这就是聚焦。

聚焦与飞镖
我们也可以看看飞镖的情形。如果我让你试试身手,只给你三支镖而不给个靶子,你肯定说没法显露身手。这个靶子就像立题,它让你聚集能量,看准靶心发力。如果飞到10环,说明你身手了得,而文章则是扣紧立题。如果只飞到5环甚至1环,水平不算太差,而文章也还算是扣题。如果脱靶,那就表示你很差劲,而就写作而言,等于你完全偏题、跑题了。
立题是整篇文章里面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所以大部分的文字都是用来回答它的。以钻石法则来讲,开头一段立题之后,后面的文章就是在回答立题所提出的问题。当然,在叙述过程中,你还提出了许多小的问题,与立题的那个问题比起来,就像是树枝与树干的关系。
思路聚焦之后,可以解决三个问题。
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立题后你就明确了方向。想象一下,当你一个人走到十字街头,除了来路,面临三个方向,这很巧,相当于三种类型的立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你要作出选择。你如果漫无目的,你很难决定往哪个方向走。立题之后,你就等于明确了方向。
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立题后你知道该往下纵深。明确了方向之后,也不能浅尝辄止、蜻蜓点水,写几句话又开始转方向,这叫做在十字街头徘徊。你必须紧扣立题纵深展开,才能写好文章。
顺便讲一下我对“起承转合”的领悟。它是传统文章非常有用的写作结构方法,也拿来夸人的文章结构巧妙,自然天成。可是一般人是不得要领的。以前从字面上理解,起是开头,承是过渡,合是结尾,那个转就不好理解,心生疑惑,难道是偏题、跑题?这还能是好文章吗?
当我发明“立题”之后终于明白:起是开头,抛出观点;承是过渡,提问立题;转是转向纵深,回答立题,之前的疑惑消除;合仍然是结尾。再看看我之前画的那个有无立题的对比图:

有无立题,大不相同
如上图,“一”字形的文章,没有起承转合,完全的平铺直叙,肯定不是好文章;“T”字形的文章,横竖交汇之处是立题,往下一竖是转向纵深,这才有起承转合,肯定是好文章。
聚焦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是,材料的取舍有了依据。写文章与演讲,都讲究剪裁。你不能把你脑袋里面想到的东西全部倒出来,那很容易混乱、罗嗦。必须去掉那些多余的信息,如何选择取舍,就要依据立题。
关于立题如何聚焦思路,明确方向,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如果四个人同时以健康话题写一篇千字文,第一段四个人都照抄,而第二段开始,立题就各有不同:
说起健康,大家应该都非常的重视。不过也有许多人,只是嘴上重视,实际上却是在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摧残,一点也不爱惜。
立题1:不爱惜身体具体有些什么表现呢?
立题2:为什么只是嘴上爱惜,实际上又不爱惜呢?
立题3: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呢?
立题4: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惜自己的身体呢?
上边的四个立题,四个人分别按照钻石法则展开三点写900字,内容会一样吗?肯定不一样。
我再说一个大家经常遇到的状况,是关于讲话的,但是与写作有关联。很多场合,领导或者主持会议的人,会叫我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可是,什么叫看法呢?这真是一个问题。我曾到一个家具公司去谈一个业务,老板把销售人员召集起来,让大家发言,谈谈对培训销售口才的看法,居然有好几个销售员说没有什么看法。真没有看法吗?不是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叫看法。
其实,我要告诉大家,“看法”二字很空洞,没法让我们的思路聚焦。如何聚焦?就是我们要把看法具体化,而具体化就是要讲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把这三个立题其中一个或者两个甚至三个的答案说出来,就是你的看法。
写作其实也是在谈看法,只不过是用文字写出你对某些话题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