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学爱好者简友广场我的日更计划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作者: 穗诚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22:26 被阅读19次

5:25醒来,心中无事:无挂念也无安排。

烦恼和事情都在昨天处理完毕。新的事情和安排,以及有可能随时光顾的不良情绪还没有到来。

清新而又清净的早晨。

享受这份清新和清净,活在当下,其它不管,来了再说。

由于头脑清新,心灵清净,所以听什么一下子就听进去了,领会并接收。

所以,要学什么,一定先放空。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言归正传。今晨一共听了《西藏生死书》第五章9~12四个小节。

1. 第9节:微妙的平衡

如何禅坐?

禅坐如同其他艺术,在放松和警觉之间维持微妙的平衡。

如同一把琴,把弦拉得太紧或放得太松,都拉不出悦耳的声音。

如同玛姬拉度(MaChikLapDron)所说:「警觉,警觉;不过要放松,放松。这是禅坐时重要的『见』。」

你的警觉心,但同时要放松,事实上,要放松到连放松的念头都不执著。

2. 第10节:思想与情绪:波浪与海洋

当禅坐时,发现自己思想很乱,千万不要灰心或放弃。不管有什么念头出现,你所要做的只是保持清醒,即使是在一片混乱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到呼吸上。

“古代的禅坐教授法中记载:开始禅坐时,念头总是一个接一个出现,从未停止过,好象是峻峭的高山瀑布。渐渐地,禅坐功夫进步了,思想就像溪流穿过深而狭的峡谷,然后像一条大河缓缓地蜿蜒流向大海,最后,心变得像平静安详的海洋,只是偶然有涟漪或波浪出现。”

念头、思想:如瀑布→像溪流→像大河→像海洋。

用形象的比喻说明禅修过程中出现的念头和思想的变化过程。不用担心也不用刻意去消除。它们的本质是心性的光芒。

“因此请以旷达和慈悲的态度来对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因为你的思想是你的家人,是你的心的家人。在它们的面前,诚如敦珠仁波切经常说的:「要像一个年老的智者,看着小孩子玩耍。」”

在禅定的旷达境界中,你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你的思想和情绪。当你的态度改变时,心的整个气氛就会改变,甚至连思想和情绪的性质都会改变。当你变得越可亲时,它们也会变得越可爱;如果你不觉得它们有什么问题,它们也不会找你麻烦。

索甲仁波切给出了一个建议,这个建议太棒了,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他建议:

“因此,无论生起怎样的思想和情绪,就让它们生起和消退,像大海的波浪一般。不管你发现你在想些什么,就让那个思想生起和消退,不要加以限制。不要紧抓它,喂养它,或纵容它;不要执著,不要让它具体化。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一般。”

不要随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大海看着自己的波浪,或像天空俯视飘过的云彩。

禅修是什么?蒋扬钦哲仁波切的通俗解释:

禅修就是,当过去的思想停止了,未来的思想还未生起时,当中有个间隙,延长它。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3. 第11节:经验

当你继续修行时,你也许会有各种各样的经验。

这些经验说明什么呢?

“当你经验到喜悦时,这是欲望 暂时消解的表征;

当你经验到真正的清明时,这是侵扰已经暂时停止的表征。

当你经验到无思无念的境界时,这是无明已经暂时消失的表征。

它们本身是好的经验,但如果你执著它们,就会变成障碍。

经验还不是觉悟;但如果我们一直都不执著,它们就和真正发挥其功能,变成觉悟的材料。”

经验有负面经验也有好的经验。

对负面经验,试着不要去厌恶,反过来却要了解它们的真实面目,这样负面经验也可以变成大福报和成就的来源。

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而言,带来障碍的不是负面的经验,反而是好的经验。当事情都进行得很顺利的时候,你必须特别小心和正念分明,才不致于变得满足或过分自信。

在禅修和生活中,我们必须学习 不执著好的经验,不嗔恨负面的经验。

敦珠仁波切警告我们另一个陷阱:「另一方面,在禅修中,你也许会经验到混浊、半意识、飘浮的境界,就像有一个盖子悬在你的头上一般:梦幻般的迟钝。其实,这只不过是一种模糊和心不在焉的停滞而已。如何脱离这种境界呢?清醒你自己,挺直你的背部,呼出肺部的污浊空气,把你的觉醒力导向清朗的虚空,让你的心清新过来。如果你还是停留在这种停滞的状态,你将不会进步;因此,每当有这种退步情况时,必须一再清除。尽力保持警觉,正念分明,这是很重要的。」

不管使用那种禅修方法,当你发现已经自然到达清醒、辽阔和跃动的安详时,就放弃它,或让它自己消解。然后,继续宁静而不散乱地停留在那个境界上,不需要使用任何特殊的方法。那个方法已经完成了它的任务。不过,如果你的心流失了或散乱了,就必须再度使用最能够让你静心的方法。

禅修真正的妙处,不在任何方法,而在它持续鲜活的当下经验,以及它的喜悦、清明、安详,最重要的是,它的毫无执著。对自己执著的减少,是你自己变得更自由的征兆。当你愈经验到这种自由时,你会愈清楚,我执、希望和恐惧将渐渐消失,而且你也将更接近无限丰富的「无我智慧」。当你生活在那个智慧之家时,你再也找不到「我」和「你」、「此」和「彼」、「内」和「外」的藩篱;最后你将回到你真正的家——非二元的境界。

什么时候能回到真正的家——非二元的境界?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4. 第12节:休息

有人问:每次禅坐多长时间?

索甲仁波切说:重点不在时间长短,而在禅坐是否真正带给你正念分明(某种程度的专注)和活在当下的境界。在那个境界中,你开放了一点,能够跟你的心性连接。五分钟的清醒禅坐,远胜过二十分钟的打瞌睡!

禅坐片刻,4到5分钟,然后休息大约三十秒或一分钟。但不管做什么,都要了了分明,不要失去正念(专注)及其自然的轻安。

渐渐地,透过这种休息和坐禅的交叉运用,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崩溃,它们之间的对比将会消解,而你将发现自己愈来愈活在自然、纯净的当下,毫不心乱。

然后,就像敦珠仁波切常说的:「即使禅修者也许要离开禅修,禅修绝不离开禅修者。」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相关文章

  • 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5:25醒来,心中无事:无挂念也无安排。 烦恼和事情都在昨天处理完毕。新的事情和安排,以及有可能随时光顾的不良情绪...

  • 浴火重生

    “……禅修也是如此,是一种心灵的革命,要‘大破’才能‘大立’,要‘大死’才能‘大生’,要‘大叩’才能‘大鸣”’,要...

  • 和谐共生

    与人相处之道是学其优点,思其恩情,想其所想,如此才能快速地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

  • 佛法和新学比较:无我与有我

    佛陀要承认无我,必须要认定众生只能是五蕴的生灭相续,因缘和合。佛陀通过如实的禅修经验观察,也确实发现如此,因为禅修...

  • 它也不过如此嘛!

    科目二的内容,我很抵触,不会的、不理解的、拗口的、生僻的知识点太多了。 可是越不会不是越应该努力去学吗?道理都知道...

  • ❤安心

    禅修,是专注的实修,它将放大你所有的觉受。欢喜或难受,如是观才能顿超所有。 爱情,是另一种禅修...

  • 3.205 空杯心态

    把杯子清空,清洗干净,才能盛放新的东西;思想一样,如果始终不愿意放弃固有的思维,新的思维的火花自然不会再被接纳,成...

  • 清空内存,接收新的信息

    晚上10点到家,早已没有了吃饭的欲望。 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晚上到家几乎都是再10点左右,有时候甚至回家后还要趴在电...

  • 快乐的忧伤

    为什么有的歌又既快乐又忧伤呢 为什么有的人也是如此

  • 17 打坐思考

    人无法在活动身体时进行思考 谈及禅的修行,最为重要的便是坐禅,除去坐禅便无从谈禅。始于坐禅终于坐禅,如此方才是修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既有的清空,才能接收新的,禅修如此,其它也如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cm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