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话语权
在现行国际秩序下,西方话语权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最近几百年来国力此消彼长的对比变化造成的。我们必须明白这些主导的话语并不是天然普世的、必然的,或者说现代的、先进的,它来源于西方的哲学观。中西方有不同的哲学,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我们应该弘扬我们的哲学,争取我们我们应有的话语权。怀疑一切,勇于挑战权威,这正是西方理性主义内在的要求。我们的目标是打破文化霸权,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公正的新的国际话语体系。
很多专家,甚至不少官员,喜欢拿西方的东西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一切,美其言曰,与国际接轨,这是文化上的自动缴械。对真正属于自己的原创东西,对与西方不一致的事物,这些人又会以戏谑的口吻说,这就是中国特色。在他们眼里特色就是没有达到与国际接轨的水平。
与国际接轨和国际化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国际化并不是西化,西方也不能代表国际。相互包容、接纳,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形成共识,这才是国际化。差异化、多元化,色彩缤纷也是国际化的应有之义。盲目地与国际接轨的实质就是无偿让渡话语权,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话语权,他的权利就没有保障。国家没有话语权,就会处处受制于人。下面我举连个例子。
东西方争议最大的就是人权。西方的人权思想的根基乃是西方的哲学,自然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土壤,而且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观念,也不是永恒的,西方哲学家自己也没有找到那个永恒的普遍的理性。但西方偏偏喜欢把他们的人权观念作为普世价值强加给我们,总是拿这个问题施压中国,在联合国制造事端,丑化贬低我们,我们虽然提出了“基本的人权是发展权”的主张,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但总是处于防守态势,局面比较被动。
终于,10月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联合国会议上也打出“人权牌”,首次代表26个国家反指西方侵犯人权,并对系统性种族歧视表示“严重关切”。这标志着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发展中国家人权观念的领袖,建立发展中国家自己的人权理论体系,打破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垄断人权定义权的局面。
再谈一个表面上看最少争议的领域----法制。在很多人看来,法制好像是西方的东西,真是笑话,我们在春秋时期法家思想已经很成熟了。这就是话语权丧失的严重后果。现代西方法律的法理自然也是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产物,它是在西方哲学、政治学和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的作用就是强制调整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中西方的社会关系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呢?
美国西部牛仔片大家都熟悉,一个警察、一枚警徽、一支枪、一纸委任状就是秩序,警察集行政权、侦查权和司法权于一身,他的话就是法律,有什么分立、监督、制约,还不是人治?中国地狱辽阔,地形复杂,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国家权力的权威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很多社会关系的调整都还离不开“熟人社会”,这时候调解可能就是更好的更现实的手段,大家无非就是要解决问题。
强行套用西方的法理制定我们自己的法律,把推行西方法理观念作为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中国的法律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在本土法律实践的基础上。
04 一点体会
中西方哲学都是人类的智慧,他们有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西方一直试图找到那个最高的真理,从最高真理出发建立一套真理体系,实际上没有找到,于是不时要把上帝请出来,或者走向反体系的道路。
我们也追求那个终极的”道“,我们说,”道“是存在的,无处不在,但无法道出来,也没有必要道出来,”道“必然地、自然地主宰着世间万物,不需要我们去干预。我们没有把”道“人格化,即使有,那也是各说各的,你顶礼释迦牟尼佛,我拜玉皇大帝,他供妈祖,甚至笃信耶稣,都没有关系,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人格话的“上帝”。
反而西方人更强调统一意志,说西方没有洗脑,那是很可笑的,他们的洗脑可是比我们厉害多了。而且他们有一个绝招,当他们拿不出事实和证据时,就会说“可能”,或者说“我们知道他们那里发生了大事,但我们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后门”,关于疫情数据,都是这样。
说到底,没有谁一定好,谁一定坏,没有绝对正确。所以你不要压倒我,我也没想压倒你。大家商量着办,我们不要一言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