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看到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就随手拿起翻了一翻,其中最喜欢的一段“:你和死亡好像隔着什么在看,没有什么感受,你的父母挡在你们中间,等到你们的父母过世了,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
我们这些年轻人,20出头。有时候总想着,今后成家了怎么办。总担心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窘境。其实,换一个角度,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当我们父母还在的时候,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是健在的父母眼中的“儿女”,我们对父母再有不满,我们可以抱怨,可以嗔怪,可以发泄,当然自然也可以撒娇,卖乖,耍萌…因为我们是她的孩子。
每每街坊四邻有个什么喜事,或则其它事时,我们可以肆意手足无措或则撒手不管,随口一句,“去问我爸妈”,好像我们只要坐壁上观即可。偶尔受了什么委屈,向父母诉说时,父母总会替我们打抱不平,那时,我们觉得有父母真好,因为世上没有一个人心甘情愿,似父母一样默默付出,不求回报。
可等到父母不在了,我们忽然成了别人眼中值得尊敬的长者。
无论做什么事,别人首先想到的是我们本人,慢慢地取代了父母的位置,红白喜事的账单上,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或在家里静等一波又一波的拜年的邻居亲朋…,就这样,每一个失去父母的人都成了老人,都直面死亡,承受着无人能理解的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说:有父母的时候,死亡是抽象的。所以等到我们直面死亡的时候,死亡具体又直观。
人生啊,就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旅程,而漫长的过程,是为了留出时间让我们慢慢理解死亡,直到不再恐惧,直到坦然接受。
而父母,就是我们的课本,是我们生死观最直接的参照物。
所以感激父母,除了给予我们生命以外,还给予我们死亡的真谛,意义与永恒的价值。
从此安然不扰,不惊不慌,安然余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