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巴比特创始人长铗的逻辑
2018年3月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巴比特创始人长铗发表主题为《我所理解的区块链思维》的演讲。有几个地方翔哥看不明白,也有些反对意见。希望长铗或者其他朋友指点迷津。演讲原文地址http://www.8btc.com/chang-jia-180326 ,斜体字部分引自原文。
第一个问题,比特币会不会被竞争者所取代。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互联网思维,也就是古典的思维。在互联网早期,我们看到浏览器之争,早期的王者被后来的IE所取代。历史上这样的取而代之层出不穷,所以你凭什么认为比特币这样的事物不会被新的技术,更先进的数字货币所取代呢。
区块链不应该被视着一种软件,它是一种协议,这就是它们本质的区别。首先互联网的项目往往是一种软件,软件需要通过不停的申请专利来构建自己的壁垒,构建自己的护城河。区块链的话,它是一种协议,协议是一种标准,开源共享,欢迎大家来copy它的代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公司,越来越多的机构来使用它的代码。
翔哥:1、长铗认为EOS是协议,还是软件呢?长铗认为平台币、以太猫是协议,还是软件呢?
2、比特币(区块链)是开源的。但为什么欢迎大家来copy它的代码?copy比特币的代码对比特币有什么好处?长铗没有讲清楚这里面的逻辑。
3、软件会不会被取代,和比特币会不会被取代,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长铗试图论证比特币不是软件,从而进一步论证比特币不会被取代,这种论证方法就是错误的。
从开发主体上来说,软件的开发主体是公司,公司是营利组织。区块链,尤其是公链,公链的开发主体往往是基金、社区这样的组织,松散型的,它是非营利机构。软件确实需要不断的迭代升级,以保障它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区块链的协议往往是非常的稳定,因为你要修改它的协议需要全网共识通过,但这是非常困难的。软件是可以停机的,可以停止维护更新的,区块链是一台启动后便不可停机的信用机器。通过这样对比的思维,我们就可以回答刚刚提出的问题。
翔哥:1、区块链开发团队不盈利?我是不信。
2、区块链升级难以达成共识,所以升级慢,所以比特币就不会被取代?升级慢是比特币的缺点,怎么能成为比特币不会比取代的原因?这是什么逻辑?
3、因为比特币升级慢(难以达成共识),所以诞生了许多分叉币。大家用分叉这种方式升级比特币。当然,这样升级之后就不是比特币了,比特币就可能被取代。
4、所谓的全网共识,据说就是几个矿霸之间的共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做区块链底层协议更具有价值。
……做协议层掌握着核心的价值。为什么呢,是因为核心开发者掌握着代币的绝对分配权,所以它的价值变得很大。
传统的商业模式往往是通过提升生产效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区块链不一样,它是天然的内置一套代币激励系统,所以它天然自带社区、用户或者矿工,以及开发者这样的社群,每一个人都参与它的维护,它的交易打包,或者代码的更新。最近有一条新闻说IBM区块链开发团队有1千人的规模,看起来是很大。但是对区块链公链项目来说,它的开发者或者测试者远远不止1千人的规模,因为它有大量外部开发者和测试者。可能每一位用户,每一位矿工都是它的测试者。
翔哥:长铗是想说“做区块链底层协议更赚钱”?或者“做公链项目更赚钱”?不是说公链团队是非盈利机构吗?这段说的很乱,后面讲公链项目开发、测试队伍庞大(成本也高了)。不晓得想说啥子。
第三个问题,也是非常经典,为什么需要挖矿。
在现实中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非常困难。比如,制造出完美晶体非常困难。如果你能够制造出完美晶体,那意味着你可以操纵晶格中每一个原子,那当然可以复制一模一样的东西。但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你要制造出完美晶体需要逼近绝对零度,要逼近绝对零度就需要投入巨量的能源消耗。反过来通过这种对比思维,我们要在数字世界中实现资源的不可复制,同样也需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这种能源消耗是建立在计算之上。
翔哥:制造完美晶体和区块链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吗?可以这样类比吗?比特币的挖矿是有它的意义。但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接下来我要谈谈“不可能三角”理论,讲的是安全、效率、去中心化,三者之间不可共存,只能取其二。
这个图把去中心化改成了平等共识。
我们看现在区块链的领域已经分解为两条路线,一条路线就是追求着安全和效率。现在的POS、DPOS、DAG、PBFT都在走这样一条路线,非计算性,它们不存在计算资源的消耗。另外一条路线是POW机制,还有巴比特所做的比原链,所提出的共识机制都是走的平等共识路线。
这两条路线有什么区别呢,我个人认为安全和效率这条路线只能叫做广义区块链,或者分布式账本技术,因为它不再具有交易的不可逆转性。交易的不可逆转性为什么那么重要呢,接下来会在下面环节做一些解释。
翔哥:1、据说这个“不可能三角”理论就是长铗发明的。这也恰恰是翔哥认为最没有价值的理论,它更像是区块链心灵鸡汤。安全和不安全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当然不是。没有绝对的安全,这里面有一个程度的问题。效率和去中心化也是如此。并不是说我追求效率和安全,去中心化就完全丧失了。这三者当然是可以并存的。这三者哪个多一点,哪个少一点,取决于我要干什么。
2、DPOS走的是“安全+效率”路线,POW走的是“安全+去中心化”路线。那请问谁走的是“效率+去中心化”路线?如果没有第三种组合,为啥要叫“三角形”?非要把经济学领域的概念生拉硬拽到区块链领域。
总体来看,这篇演讲稿缺乏逻辑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