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早早想清楚人生的意义

早早想清楚人生的意义

作者: 思明_Tuso | 来源:发表于2025-09-15 05:20 被阅读0次

水哥:在我就是备受记忆困扰的那个,初中的时候,我就在想那三个问题,“我是谁?”我啊,就大爷问的那三个问题。然后到了高中,我就觉得我已经想明白了,我就给自己当时定的目标,就是,我每天都做一件我没做过的事。

蔡康永:想明白的那个点是什么?

水哥:对我而言,就是这个世界之丰富、之大、之广,可能我觉得我终其一生,每一个行业,我浅尝一下啊,可能都不够尝遍。

蔡康永:是。

水哥:所以呢。我就觉得,我要是在一个点上面,我要深耕,挖得很深好呢?还是我能够尝遍?

蔡康永:嗯。

水哥:那我选择了后者啊!我觉得我在一个地方深耕,我一定没有问题,我平时也不是一个什么好学生。

蔡康永:啊。

水哥:但是,我考试的分数,一定是个好学生的分数,那么,我就觉得,其实这就是“术”。

蔡康永:设计考试的人所设计的那个……

水哥:嗯。

蔡康永:方法已经被看破地话,考试就很容易得到好的分数。

水哥:我觉得是一些难以启齿的雕虫小技,就甚至你看我的英语很差,我可能平时,我连及格都很难,但是,我在中考的时候,100分我都考到了95分,老师花20块钱去给我查卷子。

蔡康永:老师花二十块钱是查你的卷子?

水哥:对,因为在做多选题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我就光看选择答案,就已经能够……能够猜出它了。

蔡康永:你的意思是说,多选题的那个命题方式,有,有迹可循,是吧?

水哥:题都不用看,只要看就知道了。

蔡康永:这不能讲是吧?

水哥:这为什么不能讲,因为后来多年,多年以后,我有一次, 听一个朋友,他们在讲到某教育机构,他们其实教孩子也有这方面的东西。

蔡康永:哦!

水哥:哎呀,我当时一直就……这个……这个有什么好教的呢?

蔡康永:哈哈哈哈。

水哥:这个就是,原来你用它来去骗别人……

蔡康永:嗯。

水哥:现在久而久之,变成了骗自己了,因为,你一次两次成功,因为误以为自己就很行嘛,因为误以为自己就掌握了嘛。其实,

蔡康永:其实没有。

水哥:根本没有……

水哥:所以,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好的。那我就觉得,那在这样的,窄的一个价值认同体系体面,我去做一个别人认为对的事情,我就觉得浪费了我的时间。

蔡康永:嗯。

水哥,因为我觉得,我觉得我的时间很有限。

蔡康永:当然。

——以上摘录自蔡康永采访水哥视频(共计2分27秒)

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来自网络‖如侵立删

我们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看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哪怕就是看早期英国很多小说里面,也会有很多这种探讨生命意义的话,就类似上面蔡康永和水哥正在探讨的内容一样。

就比如说《自卑与超越》第一章就是讲“生活的意义”,我们可以整个章节感受到作者的哲学观点,他开篇就写到:

不同的人,会赋予生活不同的意义,每个人所赋予的意义中,或多或少都有错误。谁也无法掌握生活的终极意义,而且我们还可以说,任何能够发挥实际作用的意义,都不会百分之百错误。所有的意义,都位于全对和全错这两个极端之间。

这种中庸和中道的观点扑面而来,无独有偶,弗洛伊德在开篇《梦的解析》里面,我们同样能感受到那种感觉。完整的第一章好几万字呢,具体目录截图如下:

截图目录《梦的解析第一章》‖如侵立删

以下也来摘录弗洛伊德的原话,如下:

在本书中,我将向大家阐述一种心理技术,这种心理技术如果运用得当,不仅能够使梦获得解析,而且能够使每一个梦的精神结构,以一种富有意义的表现形式体现出来。……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梦其实是梦心灵的产物,但是在很早以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古人,他们并不这么认为,而是觉得梦源于神灵……做梦者梦醒后,会有一段时间不能自已,认为自己就是从另一个世界走出来的,这个世界明显跟他入梦前的世界是不同的……由此可见,梦生活和清醒生活这两个观念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个主题上的讨论,有一个人的思想比较妥当,这个人名叫希尔德布兰特……

我比较喜欢弗洛伊德的方式就是,他会把所有观点都清晰罗列,对于自己赞同的才会重点铺开讲述。至于阿德勒,可能不那么讨喜,貌似有点像“两面人”,谁都不得罪,谁也不完全赞同,所以我敢说大多数人都不爱看阿德勒的第一章。总的来说,实际上,不论是阿德勒还是弗洛伊德,前两章都会被读者忽略掉。甚至有些译者更夸张,因为他自己也不想读前两章内容,直接舍弃掉这两章内容不翻译,如果是有同行指责他们,他们还会振振有词地说:

“90%地读者都不爱读这两章枯燥的内容,我也读不下去,所以为了读者能够很愉快阅读,我这样省去第一章,正是充分考虑读者的感受呀!”

那么难道真的就不用思考人生的三大难题了嘛??“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和“我要去哪里?”这三个问题,困扰哲学家几千万年了,根本就是讲不清楚的。然而,并不是说,讲不清楚就不用想了。哪怕就是沉浸在破解数学难题中,我们也可能在某一瞬突然想起这三个问题。

水哥在初中的13岁时,就想得很明白了,并且一辈子在朝着他自己的道路去前进🤣,这才是我们大多数羡慕的。因为我们想不明白,这才更加嫉妒别人想明白了啊!

说实在的,我从小想这个问题是很少的,或者说没时间想,等我有时间想的时候,大概是高三那年了。从小,我们家庭太压抑了,父母两个都很暴力,一言不合就上阵“全武斗”,你拿水果刀,我就拿菜刀,你拿斧头,我就拿长枪(砍柴火用的,两头的前面大约有20厘米的铁尖头,中间是1五米多的木头)。

老妈天天上山砍柴火,全身都是力气,一点不比老爸少了多少,更多时候,老爸还不如老妈更灵活。

而可怜的几个孩子,只能眼巴巴看着大人“打仗”,全然一副“心碎”到死的感觉。哪怕说,5岁的我,真的开始思考这三个问题,我也不敢问出来,只能默默自己想•̩̩̩̩ᯅ•̩̩̩,或者想一些少挨打的问题,为了少挨打,我开始装哑巴,见到任何人都不说话,哪怕就是最亲近的父母,非必要也绝不称呼。我们家二姐也是半个哑巴,和我一样,实际上,我的“哑巴”生活,多少有些像二姐学习的架势。

二姐做得更绝就是,她直接不称呼中国人的那些“客套”表达,遇到亲大哥,也是直接叫名字,对于爸爸妈妈,我没办法直呼其名,她就直接不再直接和父母沟通,总是让弟弟妹妹们代为转告,我爸妈也很敏感察觉到这一点,哪怕给二姐安排了“大刑”伺候,如果重庆渣滓洞真有那么多酷刑,二姐因为称呼的问题,而收到的惩罚一点不比那些人少。

我也正是看到了父母这种变态的惩罚方法,譬如拿筷子把手指压得嘎吱嘎吱响,譬如找一些玻璃碎渣子铺在地上,让二姐在上面跪着,直接二姐整个腿都鲜血模糊,如此等等。

要说我那老母亲天生就会发明各种惩罚孩子的方法,那也未必,原来很多时候,是她那位老大哥,那位大了她二十岁的老大哥,从小就这么惩罚这些弟弟妹妹的。老妈在成长的过程中,一边和大哥对抗,一边变得心理扭曲。我妈还算好的,我们家族还有一位小姨,她简直成为了老舅的禁脔,哪怕小姨结婚后,对于老舅的话言听计从,那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现象太明显了,作为受害者的小姨,一辈子都被老舅的绝对掌控之下,找不到自我。晚年,老舅也是在这位小姨的照看下安然死去的,竟然不是他那个天天揍的儿子——我的大表哥。

所谓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就是受害者依赖施害者的心理学说法,又称人质认同综合征或斯德哥尔摩效应。其核心表现为被害者在极端威胁下对加害者产生情感依赖、同情甚至认同。

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家小姨就是老舅“绑架”的一个人质,从心理上灵魂上,小姨已经绝对忠诚和服从老舅的意志。那种服从和忠诚,你们想都不够想。如果是老公和老舅同时掉水里,我小姨肯定是第一时间救老舅,不可能管那个丈夫的死活。

实际上,这位神奇的老舅,我在短篇小说《虾》短篇小说《创伤》里都有所提及,但是也只是如神龙一般,没有仔细如挖掘这个人物的核心特质,下次可以把老舅单独拿来写小说,或者直接把小姨拿出来写也可以。

所以,在这种大家都有创伤的家庭里,我哪有时间去想这么深刻困扰人类几千年的哲学问题呢?我唯一要对抗的就是父母家庭带来的深深的创伤,两边家庭因为祖上成分问题,太爷们被枪毙留下的情感空白,分家后大家支离破碎的那个心灵缺失,这才是我童年需要去考虑的最大的问题。

我甚至还要满足我妈的那种得不到的爱,她常常把我投射成她的哥哥——我的老舅,一边折磨我,一边又特此爱惜我,这种变态的扭曲的情感模式,尤其是一个小孩子能够承受的呢?

12岁时,我一派天真,竟然让自己沉浸在解法数学难题之中无法自拔,暂时忘记了家族的那些创伤,加上两位老师的无分别的爱护,我的成绩曾经一度名列前茅,让我享尽了“所谓学霸”的各种特权,其他同学迟早要挨骂挨罚,只有我迟早了啥事没有,别的同学看杂书会被没收了小说,还要被加家长挨罚挨打,我看杂书,老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后来到了高中麻烦来了,首先要面对就是每次学费交不起,我也知道我明明可以免费在县城读书,我为何会陷入这种交不起学费的尴尬境地呢?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越思考越焦虑,最后把自己想得崩溃。其实,从高中开始,我就开始渐渐学会了逃避,我开始都大部头的《红楼梦》。

大学时,我又开始迷茫,怎么办?还是让自己沉浸阅读中,我把自己沉浸在科幻小说中,譬如《卫斯理传奇》,一套《卫斯理传奇》读下来,往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读着读着,这些很难过的东西它就暂时被忘记了,这一点我一直深深知道。

所以,最后我发现,我阅读的目的完全只是为了对抗这个原生家庭的创伤问题,对抗人生的无常,对抗人生的无意义。所以,最后,我只能说,我全部的人生意义,都不过就是阅读本身。

但是,这么深刻的人生意义,年轻时我是读不出来,我也想不出来的,直到四十不惑我才开始渐渐明悟。

亲爱的朋友们,愿你们早早想清楚人生的意义呀,尽管这个很难。有的人12岁就想清楚了,譬如水哥、苏东坡等等,有的人就很晚,譬如我。但是,我希望你们不要放弃,有早有晚,这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不是吗?

说起来早晚想清楚人生的意义,我就喜欢举例江南四大才子之二的文征明和唐伯虎,两人同岁,唐伯虎年少成名,而文征明年少“笨蛋”一枚,一直到晚年八九十岁,文征明的各方面的成就才开始追上那个“少年天才”——唐伯虎。

所以,人生意义这事,不用着急,文征明不也是五六十岁才找清楚嘛。一个历史上那么牛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尚且都那么晚才搞明白的事情,我们有什么好着急的呢?加油哦!

相关文章

  • 想清楚意义最重要

    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如果你没有想好做这件事的意义何在,你多努力都是瞎忙活。 如果你看过电影...

  • 新年给自己立一个flag

    这个春节都在想人生的意义,不意外地总是被零碎事情干扰,没有能够想清楚,到底我的人生有什么价值,我存在的意义除...

  • 想早早回家❤️

    和往常一样,5:10醒来,磨磨蹭蹭穿好衣服,洗漱一下,戴好帽子手套,喝杯热水,下楼跑步吧!今天没有风,气温也高一些...

  • 沟通系列(1):重新定义沟通

    这个世界有几件事情我觉得特别难: 1、思考清楚人生的意义,2、完全不思考人生的意义,3、与人沟通。 人生的意义无论...

  • 将期待变成目标,将理想变成现实!

    以终为始,想清楚自己人生意义;认识自己,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走出迷茫,找到把愿望变成现实的路径;过好当...

  • 人生早早来,幸福早早到,

    有时候就在想人生是什么? 人生就是完成一个目标,然后奔往下一个目标而去。 有时候突然想,奋身向前,去和你把结婚证扯...

  • 我们每天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

    有很多人来跟我探讨人生的意义,有些人会一直陷在这个思考中,想努力想明白他人生的意义,但人生的意义是想明白的吗? 我...

  • 早早早早早

    慢慢早起,开始学习,学习进步,进步一点点而已,只要积攒,只要努力,总会过关,总会过去,不因碌碌无为而悔恨,不因荒废...

  • 早早早早早

    受了昨晚那个干扰,所以把我影响的今儿赶紧早早来个日更。 可能是每天忙完后写写东西,是一种总结,和心灵的释放。因为玩...

  • 《人生想清楚,力量就来了》

    和花姐姐相识已久,可以说是熟的不能再熟的姐姐了,但她的分享依然让我感动让我心血沸腾,花姐姐身上有种特质,只要你听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早早想清楚人生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np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