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选择所涉及的要素太多时,你往往不知道怎么进行权衡选择,比如很多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就非常苦恼,在大方面主要是不知道如何权衡:地域、学校、专业,这时最适合用加权判断法。
所谓加权判断法就是:根据重要程度给予每个因素一定比重,然后把不同组合的比重加起来进行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选到最优组合。
以高考填志愿为例,地域最为重要(45%)其次是学校(30%)最后是专业(25%)。 为什么是这样呢?
原因如下1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决定着一个地方人的聪明程度,你很明显能看到:东部沿海的人比西部人更聪明,欧洲人要比非洲人更聪明。(从整体而言,当然会有个例)在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城市,你能接收到先进的思想、见到先进的科技、遇到优秀的人、接触到更多的资源、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填志愿一定要选择经济发达开放程度高的城市。
2城市是一个大环境,那么大学就是一个小环境。什么是一个大学最重要的呢?是师资力量?是学生?还是基础设施?大部分人觉得是师资力量,其实不然,一个大学最重要的是里面的学生,因为学校里学生比老师要多,因为你接触到的更多是学生而不是老师,因为现在慕课资源很丰富,即使一个没考上大学的人也能听清北名师讲课。不过好学校一般师资力量强学生也优秀。所以我在这里强调的是:避免报那些只有一两个好专业的大学,因为这样大学的优秀老师和学生都比较少(虽然你本专业优秀的老师学生是有的)。
3学什么专业越来越不重要了。首先根据近几年国家劳动局公布的数据:只有60%大学生毕业后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且这个比率在逐年下降。其次大部分人在报志愿时都很难选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往往是父母老师or一些专家根据就业而进行选择的。比如我学的是会计,当初报志愿时,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该学什么好,父母和一些长辈都说会计好就业。然后我学了一年会计后得出一个结论:会计是一门很无聊的学科,至少财务会计是这样。所以选专业要记住三句话1最好根据兴趣选2目光要长远避开那些既无聊又没前景的专业3在大学你的专业是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什么。
接下来我再告诉大家几个要注意的点。
一平行志愿,按我的理解就是:你可以填6个学校,按照分数优先进行录取(你肯定是把好学校放在前面),你的分数达到第几个学校的投档线后,你的档案就进入到这个学校了,后面填的那些就没用了。然后你要明确投档线和专业分数线是不一样的,投档线是你能否进入这个学校,专业分数线是你能否进入这个专业里面。一个学校中好专业的分数线肯定比投档线要高,如果你的分数够了投档线而不够专业分数线且不服从调剂(学校随机给你分配一个专业一般都是冷门or比较偏)时,你就会被退档结果就是:没学校上。所以在报的时候最好选择:服从调剂,选择那些没有太差专业的学校。
二提前批次,搜狗百科上的解释是:比普通批次要早。提前批次录取院校包括本科提前录取的部分普通高校、军队院校、公安院校、司法院校及民航、空军招飞院校。提前批主要为:艺术、体育、军事、公安、武警和其他(侦察、治安、法律等)。还有就是专项计划:主要是针对一些贫困地方的考生,目的性很强,百度百科的解释是:目的大多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时,专项计划将自动设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当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或管理类联考或法律硕士联考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当考试方式选择推荐免试时,考生可选择专项计划为“无”或者“支教团推免计划”其特点是:就业好但毕业后大多要去农村or偏远地区。
三保底原则,一定要有一个确保能上的大学专业,目标高于分数最后导致无学可上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希望各位高考生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志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