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18
姓名:韩建中
第三课 东西方文化
课后分享:
1.关于教育原理。做了四十多年的教师,想当初在三十岁那一年,雄心勃勃,当着一位领导的面夸下海口,这一辈子一定要探索出一条教育教学途径,彻底解决学生的教育问题。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从西方的教育思想和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也做了一些学习和探索,虽然有所收获,个人也有所成就,比如说因为教学成绩优秀多次获得过省市县级的表彰,在中学,教师发展中心,电大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做过老师和校长,然而自己知道当初夸下的海口并没有实现,从学校退休以后,因为还记得当初的夸下的“海口”,还不死心,才有了和高老师的合作,继续探索教育问题,近几年逐渐认识到人的身心脑的教育问题,自己一边探索,一边实践,乐此不彼,自己的课程每年也在不断的升级,也逐渐获得家长的认可,自己也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然而直到学习了教育原理的课程以后,才明白完整的教育应该包括心智和脑智两部分,但是在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对于心智教育几乎是等于零。今天的教育出现的许多问题都出在脑智和心智教育的失衡。
按照教育原理的路径, 一个人如果能打通内部世界,再打通外部世界,就能做到儒家所说的内圣外王,超凡入圣。如王阳明先生就是这样的人,阳明先生龙场悟道打通了内部世界,龙场悟道以后无论是治理一方百姓,还是带兵打仗都是随机而动,出神入化。
儒学发展到程朱理学把格物解释为向外格物,目的是格万事万物以穷理,理学认为理在事物中。发展到陆王心学把格物解释为向内格物,目的是格心以明理,认为心即理。由此可见程朱理学是以心智为主的学问,陆王心学是以心智为主的学问。
2.欲望、瘾和习惯。欲望是动力的根源,欲望要转化为瘾还要有外部的刺激物,欲望与外部的刺激物相互作用以身心快乐或者痛苦感受为基本条件形成瘾,像烟酒这类刺激物就是因为解除了身心的某种痛苦而使人成瘾,人的某种行为,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内化在身心中成为一种自动化反应,这种自动化反应也叫习惯,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在行为的背后往往是由欲望与某种刺激物的强化密切联系,所以欲望、瘾、习惯是密切联系的。
3.恐惧驱动与愿力驱动。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往往是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当遇到那种愿力很大,生而神灵的的孩子真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当遇到那种先天禀赋特别的孩子是一点就通,甚至无师自通,这两类孩子真不是教育出来的。对于那些既没什么愿力,也没什么禀赋的孩子只能恐惧驱动和愿力驱动同时使用,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和大愿力的孩子在一起,依靠外力作用引导他们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