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透视经典两性情感
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作者: 杏坛耕夫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21:40 被阅读0次

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

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词经过后主的精心耕耘登上大雅之堂,成为正统的文学样式。到了两宋,从江湖之远走向庙堂之高的文学体式经过柳永、周邦彦、秦观、欧阳修、晏氏父子、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的探索与实践,终于登上宋代文学的塔顶,成为两宋文学标杆性的文学样式。如同诗歌一样,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达到巅峰,纵使后人想超越,也难于上青天。正是这样,两宋的文人士子才另辟蹊径,开创新的文学体式。宋人词是在诗歌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带有诗歌的余韵,但毕竟是那种不同的文学样式,所以词不论在体式结构、音韵节奏上,还是在思想情感和抒写情感的技巧上都有不同于诗歌的特质。作为文化和文明的表征之一,文学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的。词经过两宋词人精耕细作的经营,也同样到达顶峰。后世文人如果再寻着前人的老路走,继续在词坛进行创作,很难跳出宋词的荫蔽。正是这样,到了元代又出现了新的的文学样式——元曲。

元曲在元代以前虽有人创作,但多在民间流传,故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这种乡间俚语小调发展到元代达到了鼎盛时期,并逐渐成为时代文学的表征样式。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与宋词相似,元曲有规整的格律定式,不同的曲牌有不同的曲牌句式、字数、平仄等的固定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以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在元曲世界徜徉可以发现,元曲创作不仅名家辈出,而且经典璀璨。“元曲四大家”虽以杂剧创作的成就进行定位,但他们也创作了大量的散曲,像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带有自述心志性质的套曲《一枝花·不伏老》中家喻户晓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百姓苦。”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更是妇孺皆知,经典咏流传的名篇。

除了名家名作,元散曲中也有出身卑微的无名之辈创作的名篇。尽管影响力不大,但作品本身的意蕴、表达的情感和观照生活的方式与态度还是为散曲注入一股清新凉爽的风。《玉芙蓉》是元代才女官妓珠帘秀所写的一首格调清新,风格独特的曲子。从曲作所写的内容看,表层上是抒写云雨之事的曲调。正是如此,该曲历来被称为“污曲之王”。其实,拨开浮尘,走进作品的内部,通过文字的咀嚼,可以发现作品蕴涵的意韵,传达的情感,寄托的思绪远非世俗价值标准所评判的样子。一、二句直说我一个女子,独守空闺,这样的寂寞到何时才能停止?尽管丈夫在天涯的尽头,自己还是始终期盼着他给自己来信,这样可以让自己觉得不再那么寂寞孤单:“寂寞”写出女子真实的内心感觉,“几时休”带有叩问的语气,暗含“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久远之意,“盼”描绘出女子望眼欲穿,祈盼音讯的心情,“天际头”,描绘出相思之人与所盼之人天各一方,暗示相见可能会遥遥无期。两句既有时间,又有空间;既有心境,也有动作,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女子焦急等待丈夫回归的情状;三、四句陈说纵使我望眼欲穿,可是你却杳无消息,我一个女子独处难免会浮想联翩,字里行间表现出女子对男子的的担心和深深的思念,以及深入骨髓的爱恋。当然,也有淡淡的埋怨:“病”与“愁”极写女子之状态神情,因愁而生病,看出女子对男子爱恋之深、之切。为了传达这种感情,又选取了两个极富特征性的意象——枝头黄鸟、渭城衰柳——寄情传意。景为情生,作者笔下的自然之物因附着上主观的情思而具有了独特的意蕴。这种意蕴与作者所言之情是暗合的。

经过上片绘景写人的蓄势铺垫之后,下片情感喷涌而出、一泻千里。五、六两句是全曲的重中之重、点睛之笔。前半句运用移情于景的写法直言自己因对男子的思念痛彻心扉,所以看外面的春江都是自己的眼泪;下半句使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的愁化作具体的事物,春江里流不尽,心里面也装不下,表明愁之多、之重、之浓。该句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慢溯诗词曲,与“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有相似境界和意蕴的不胜枚举,如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唐朝鱼玄机的“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诗仙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最后四句在写独守空闺的女子自己的幻想和想象:如果男子真的回到自己身边,两个人一定要时时刻刻在一起,一刻不分离。如果梦想成真,不论时间久暂,即使自己在男子宽大的的怀抱里悄然离去,也没有辜负青春韶光,也不枉此生所付的年华。回首独守空房的煎熬,女子再也不愿意回到那独自一个人寂寞无比的日子里去,过那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生活,自己已经被寂寞和孤寂折磨的身心俱疲。

“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综观全曲,描写闺中寂寞女子对远在天边的郎君深深地思念,表达相思之苦。人生渺渺似纤尘,爱恨情愁诉不尽。一位奇女子用纤细之笔,温婉之调抒写了一曲哀婉缠绵的相思曲。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生离死别、伤春悲秋是词旨所托,但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这些同样是无法回避的内容。个体生命的人生际遇不同,生活对其的馈赠有别,当把这些人生感喟付诸文字时,呈现出来就具有了别样的况味。时光飞逝,情感难易,古老的精粹经过时间的淘洗,历久弥香。(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陈士同)

相关文章

  • 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

  • 孙正明诗词105

    摊破浣溪沙-秋思 满眼碧波玉芙蓉;稀疏横斜藕莲蓬;芳草萋萋秋意浓,西风中;妙笔纵横长江东;书画昆仑一翠峰;落日柳岸...

  • 调笑令·春柳

    北十三思。 春柳。春柳。绿玉迎风剪就,燕子当树啼休。满眼游丝絮愁。 愁絮,愁絮。落入草阶深处。

  • 《春望》

    一缕清香肆意浓, 暮春三月写嫣红。 河洲柳绦芳草秀, 金渭平湖浸苍葱。

  • 春柳

    春柳 常乐人生 春烟轻柔嫩丝条, 恰似少女撒玉娇。 疫情折断渭城柳, 咫尺天涯路途遥。 ……202...

  • 远足,路在脚下(女儿的周末作业)

    古人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又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故人

    雾渡珠帘云幕重,平湖山影墨黛浓。章台细画千玉柳,原是烟雨水中逢。

  • 踏莎行. 题李清照像

    蜡像凝愁,娥眉含秀,碧泉漱玉纤姿秀。青霜落叶画堂幽,卷帘人比黄花瘦。 柳染烟浓,竹摇云淡,香车宝马朦胧久。梦魂仿佛...

  • 每天一首最美诗词 第八十天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 忆远足

    古人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又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长恨春归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渭城衰柳愁心动 满眼春江寂寞浓 ——品读珠帘秀的《玉芙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lsr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