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远有李!永失我爱!
昨天“哈文的永失我爱”刷满了朋友圈。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因为癌症不幸去世,10月29日,央视主持人李咏妻子、央视导演哈文发微博称:''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
看到永失我爱四个字,感觉这个消息太突然了,不由得一阵心酸,感叹生命的无常。
今天读了《咏远有李》,此书是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2009年。当时写书的缘由之一是因为央视著名新闻播音罗京病危,问罗京人生有何遗憾,罗京说还没写本书。。
这么看比起带着遗憾的罗京,李咏是很幸运的,因为他40岁时已经写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人生少了一个遗憾。
印象中的李咏就是一个瘦瘦的头发长长的风趣滑稽的主持人,如果不是因为昨天这个突然的消息,今天也不会特意关注他写过的书,读后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原来他是个如此多才多艺而且很有生活智慧的人。
小时候的李咏很喜欢画画,在绘画方面不仅努力,而且还特别有天赋。各种原因他最终放弃了美术,他很幽默的感叹,中国少了个画家。之后他遇见了一位发现他音乐才能的老师,培养他学习声乐,可不幸因为一场大病,改变了他的音域,也没考成音乐院校。最后到了广播学院。他说有时候不相信命运不行,人的机缘很重要。
人生真的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就像他被央视录取后很开心,可马上就去西藏支边了,那年他才23岁。
对于某些人来说幸运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在李咏的文章中没有抱怨,更多的是面对生活变迁时的坦然态度,他说支边的那段时间除了认真工作就是读书,读尼采的书,读资本论,给恋人哈文写信。。。
那年我23岁,一个人在西藏,开始读尼采。这个年龄的人,谁会读尼采呢?只有两种,一种是绝望的人,一种是有信念的人。我承认尼采说的,孤独是强者的伴侣,可此时的孤独压得我难以喘息。我想哈文想得发狂。很难说这种想,有多少是出于爱她,多少是在安慰自己。虽然还不至于想成神经病,但也快了。 ——节选
那时恋人哈文就是他的信念吧,有信念的人生永远有力量!
我怕她,是因为我爱她。
我问朋友:“你把自己的老婆比作什么花?”怎么说的都有。
“玫瑰。”
“红玫瑰。”
“百合。”
“麝香百合。”
我慢悠悠地说出我的答案:“我的老婆,我把她比作塑料花。”闻者皆惊。
“塑料花,很普通,但永不凋谢,摆哪儿是哪儿。”
婚姻需要积蓄。积蓄的不是钱,而是每一天,两个人之间一点一滴的关怀。谁家都有急着用钱的时候,怕就怕钱到用时方恨少。两个人的感情也一样,每天攒一点儿,关键是攒多了还有利息呢。将来无论遇到什么事,让人生气的,产生误解的,你们首先念起的,却都是对方的好。
我和哈文一直过得很有意思,彼此坦诚得一塌糊涂。有时候我们躺在双人浴缸里,我捋着我的长发,她揪着她的短发。
“看咱俩这样儿,到底谁男谁女啊?”她说。
“是啊,我也纳闷儿呢,咱俩什么关系?夫妻?情人?哥们儿?同事?朋友?好像都有点儿。”
结婚17年,我对婚姻的定义是“像雾像雨又像花”。激情似火的日子当然已经走远。剩下的是一种亲情,一种相互的牵挂和寄托。我以为,这就是最深的爱了,深到无以形容。
——《咏远有李》节选
看着李咏的文字和他一起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如果他继续活着相信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生活中的温情与智慧。。
永远有李!永失我爱!虽可叹英才早逝,但李咏的人生很完美,他的工作才能、他的爱情,他的生活智慧永远都在,在书中,在他的字里行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