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申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清晨,在赏析《繁星.春水》这本书中的两首诗歌时,忽然感受到
诗歌的“美”,以及诗中一些用词的“妙”。
“我知道了,
时间呵!
你正一分一分的,
消磨我青年的光阴。”
在这首诗歌中,当读了几遍后,感受自己是记住了。但一回忆时,却把有两句给背颠倒了。把“我知道了”和“时间呵”的顺序给背反了。后来便体味起这两句如果顺序不同会让人有何异样的感受。不禁发现:如果把原诗歌这两句的顺序颠倒过来,其实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如果顺序颠倒了,就感觉是在悔恨自己的光阴白白的被时间带走了许多,落脚点就在悔恨上;而原诗其实是要表达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一分一分的白白溜走,并且是主观意义上的珍惜和把握,而不是在悔恨自己的光阴被虚度了,所以用“我知道了”。我觉得这首诗歌中这里的用词很妙。
“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
供在瓶里——
到结果的时候,
却对着空枝叹息。”
当把这首诗歌读熟悉后,首先感受到用词比较妙的是“供在瓶里”中的“供”字。这里用“供”字,意思是人们把它折下来好好的侍奉着、敬仰着、爱惜着。能感受到,与最后一句“却对着空枝叹息”中的“空”“叹息”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外,从这首诗歌中我还感受到另一种美,就是第一句“人从枝上折下花儿来”中的“人”字。以我的理解这里是一种特指,想说明折花的事是人为的,不是因为风吹雨打让花儿被折的。这里作者可能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想表达人不应该对大自然进行破坏,而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二是与“到结果的时候”中的“结果”形成一种照应。因为这里用“结果”这个词语应该是具有双关的意思,既指花谢后结出的果实,也可代指人们把花儿从枝上折下来的结果只能是对着空枝叹息,没有任何意义。说明人不应该图一时之快,而应立足长远;要感受大自然的美,而不是随意破坏。
之前一直多次听到文学坛上的老师说,诗歌虽短小但精悍,大多数诗歌都能给予人无限之大的力量。呵呵,还觉得有些夸大其词了呢,但今天算是感受到了。确实,当你体会到诗歌之美和之妙时,你会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不知不觉在向你“袭来”。
——……——……——……——……—
(如果你也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