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自己热爱的事情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看江户川乱步的《诡计集成》就可知一二。

这本书总结和归类了各种推理小说中的“诡计”,分为“江户川乱步的破案笔记”和“江户川乱步的犯罪心理笔记”上下两卷。
看书的过程中,不仅惊叹于推理小说中复杂多样的写作手法和点子,更让我佩服的是,江户川乱步对于推理小说的这份热爱。
他在前言中讲到,他为了研究推理小说,饱览日本和欧美推理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又总结出800多种诡计,并将这些诡计分成9大类,一一做了笔记、出版成集。
这份对于喜欢事物的执着和钻研,非常值得学习。
在这本《诡计集成》中,乱步将推理小说中常见的诡计手法、犯罪心理进行归类。剥去故事的外衣,将推理思路、诡计集成一一进行解刨。
本以为看这本书会被剧透其他的推理作品,但是看完以后,完全没有这种顾虑。
因为乱步在讲解时,有意隐去了一些作者和作品名,只把里面的犯罪手法拿出来解析。他在书中也讲到,这些手法单拿出来讲,有些看起来是很简单和无趣的,但如果和故事相结合,再加上每一位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就算是提前知道了犯罪手法,也会被故事打动。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关于“密室”、“暴风雪山庄”等题材,会重复出现在推理小说中,因为不同的作家讲的故事都是不同的,就算是构建在相似的题材上,也会因为讲述者不同,而产生更多的趣味。
举个例子,比如“两个房间”的诡计构想,就是A将9楼的一个房间布置成和1楼受害人一模一样的房间,然后把受害人迷晕搬到9楼,受害人醒来发现自己被绑在凳子上,凳子下面的定时zha弹马上就要到时间了。
于是他拼命挣扎,挣脱了绳子,飞跑出去,以为能逃到街上,一开门却一脚踏空掉到电梯井里。
这就是推理作家设计出“两个房间”的诡计,后来美国著名推理作家迪克森·卡尔和奎因都用过这种诡计类型。奎因把两个房间换成了两个建筑物,构思更加复杂和宏大。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意外的罪犯”这一章。乱步将常见的“被害人就是罪犯”这一命题归类为4点:罪犯假冒被害人、共犯假冒被害人、罪犯伪装成被害人之一、罪犯与被害人完全是同一人。
回想以前看过的推理小说和电影,确实有这样的例子,“罪犯假冒被害人”常用于盗窃案,比如古董商帮助客户修复古董,结果发现自己曾经卖出的这个古董是假冒的,为了避免自己商行名誉上的损失,就谎称这个古董被偷了,将钱赔给客户。虽然付出一些金钱的损失,但是比起名誉损失,再多的钱也值得。
乱步也指出,其实很多诡计在现实中是禁不起推敲的,或者说在现实中无法真正还原这些手法,但只要是作者将这些手法、故事讲得能够自圆其说,读者都是买单的,喜欢解谜的读者更是乐在其中。
看完这本书,我完全没有被剧透的懊恼,反而被种草了好多推理作品,有时间一定要找出来对照书中的讲解来看一看。
在《诡计集成》中,江户川乱步不仅解析了破案手法,还对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等进行讲解。这本书对于推理作者和推理阅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