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事涣散,心不在事上,这是人类心理的一种普遍现象,是导致效率底下的根本原因。实际上其严重性远不于此,我们成人都有体会,长时间不工作或者不做事情,人就会很烦躁,严重的会出现精神问题,可见人没有追求,心灵和事情分离是个严重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心事分离的原因在于没有产生持久的兴趣,注意力逐渐涣散掉了,没有形成专注的精神。而专注源于兴趣,兴趣源于美好的感受,能够让人感受到美好的方法是启蒙。
那如何来启蒙呢?这是我的发明,这个方法我给他专门起了个名字叫联结,是心和事结合起来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遵循认知、情感、意志的心理发展过程,通过通俗的语言,揭示出事物的美好方面,让心灵接收到这种美好,产生灵动,进而产生想要行动的愿望。
我认为联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一件具体的事情,也是一个专门的方法。我们现在很多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效率低下的原因就是缺少这个环节,在心灵和事物没有建立联系的情况下“硬灌”造成的。
举个例子:对于蒲公英这种植物的学习,我们的植物课本基本上是说蒲公英,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等等。但我们也可以先抓住蒲公英的特征,这样介绍:蒲公英有一簇会飞的种子,在风的吹送下漫天飞舞,跳跃,回旋,降落,传向四面八方,每一颗种子都能够在远离母体的任何一个角落繁殖生长。蒲公英繁衍生命的历程是悲壮的,会被风摔打,会被人践踏,但是蒲公英是坚强的,虽经历艰难困苦仍能够生根发芽。蒲公英也是智慧的,它的种子被长长的绒毛包裹,在飞行中轻松弹跳,生命的种子无论飞行多远都能完好无损。通过这样的介绍,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喜欢蒲公英,进而有了深入地了解作为植物的蒲公英的愿望。这就是心理和蒲公英建立联结的方法。可见能够打动人的心理的都是感人的东西。王阳明说圣人之道吾性自足,所说的圣人之道就是指我们每个人天生具有向往美好和感知美好的能力,比如对蒲公英顽强、拼搏、一往无前的精神的赞美等。我们通过对蒲公英繁衍生命方式的解读,激发出人类内心本有的这种情愫,从而使蒲公英和人的内心在这一点产生共鸣,建立起联结。这个链接建立起来之后,人的心灵是活灵活现的,会积极自发地探索下去。这就是通过启蒙建立联结,产生兴趣,引导深入学习的例子。由此可见,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那种逼迫、紧盯的方式不仅无用,反而会逐渐侵蚀掉孩子的童趣,使人失去兴趣,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建立联结涉及的范围很广,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通过这种方法和人的心理建立联结,而家长是实施这项工作的不二人选,因为从生命诞生之日起,这样的工作时刻都在进行,父母是孩子和外界建立联系的媒介,父母要科学地把美好广阔的世界介绍给自己的孩子。因此父母要有知识有情怀,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