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1)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1)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19:24 被阅读0次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和作品

八、清代

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

顾炎武:《亭林诗文集》

屈大均:《翁山诗外》、《翁山文外》

王士禛:《带经堂集》

查慎行:《敬业堂集》

陈维崧:《陈迦陵文集》、《迦陵词》等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饮水词》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南雷文定》等

侯方域:《壮悔堂集》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

刘大櫆:《海峰文集、诗集》

李渔:《十二楼》、《笠翁一家言》等

蒲松龄:《聊斋志异》

洪昇:《长生殿》等

孔尚任:《桃花扇》等

唐英:《古柏堂传奇》

蒋士铨:《忠雅堂集》

沈德潜:《沈归愚诗文全集》

厉鹗:《樊榭山房集》

袁枚:《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郑燮:《郑板桥全集》

沈复:《浮生六记》

龚自珍:《定盦文集》

吴敬梓:《儒林外史》等

曹雪芹:《红楼梦》

李汝珍:《镜花缘》等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魏源:《古微堂集》

康有为:《登万里长城》等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等

阿末闲话:

阿末想清代尽管科技落后,但是文学上还是从不落后的,已经走在了小说发展的前沿时代。

至今阿末还记得《红楼梦》《儒林外史》《浮生六记》等经典小说,乃是那个时代最璀璨的名珠,可惜名珠蒙尘,直到多年后才得以发现它的好。

因为科技文化落后别人几百年,导致文化上也渐渐自卑起来,我们的文学家在世界舞台不敢发声,我们的文学家政治家都在纷乱的中华舞台上尽情展示,唯不敢出去展示。

说到文学影响力,恐怕清末的康梁才是最巨大的。当年毛主席也是念着《少年中国说》,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李渔在蒙学教育上,推出了《笠翁对韵》这样经典的蒙学读物,给小朋友奉献了不一样的文学盛宴。

…… ……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1)

    中国历代著名作家和作品 八、清代 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 顾炎武:《...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cs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