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吃过这种东西,今天一冲动就买了一斤,价格可不便宜,十五块呢。
在问过价格之后,有那么一瞬间我想和那位卖水果的姑娘说我不买了,太贵了。但怪就怪我说话的逻辑出现了问题,我是先说买一斤,然后才问的价格。
这样我等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然后跳进去让人家埋,后来醒悟过来这样最后死的是自己,突然后悔了想让人家拉自己上去……听着挺血腥,可当我听到这玩意儿十五块钱一斤时就是这个感觉。
它叫姑娘果,我再三确定,就叫姑娘果,“姑娘”就是没出阁的女子的那个姑娘。她这么一说,让我越发地对这种水果高看了起来。
它的确与那些大众水果不同:她穿衣裳。一种类似于过去老辈人用过的黄草纸一样的包装皮,严严实实包裹起她真实的样子。可她又不想太委屈了自己,所以要时不时有意无意地凸显出玲珑的身材来,她想告诉每一个不认识她的人:人家并不胖吗,人家秀气着呢。
一开始,我真的以为那层包装皮是果农为了呵护水果的品相,而专门额外套上去的呢。我还傻乎乎地问:这个包装是纸的吗?心说这么小小的如同葡萄一般的果实,要是每个都套上这么一个包装,那得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啊。
结果卖家一句话,把我的忧虑驱赶得无影无踪:哪啊,这就是它自己长的。我恍然大悟,怨不得它叫姑娘果呢,它可真会长啊,它大概是水果界最会保养自己和疼爱自己的了吧。我忽然觉得它好像不那么贵了,好像我的价钱花得并不冤枉。
用手不太费力,就撕开了一个果子的外衣,里面的果皮淡黄色,像人的肌肤,阳光一照,泛出一丝迷人的光泽。它的意思很明显,不用再剥皮了,张开嘴用牙咬就是了。
一口下去,一股汁水立刻倾泻在舌面上,味蕾反馈给大脑的信息是:有点儿甜,但很克制;甜味的尾端悄悄溜进一点苦,但很文雅,像中药加糖后喝第一口的感觉。
记得卖水果的姑娘半推销半科普地告诉我,这种水果甜度适中,对高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相当友好。这不正中下怀吗,我父母就是糖尿病患者,他们应该会喜欢吧。
父亲是最先接纳这种水果的,而后是母亲将信将疑地品尝,最后两人不约而同地点头赞许。事实证明,虽相见恨晚,但总好过永不尝试。
我的水果食谱里,从此多了一个害羞地会自己主动穿上衣服的成员,它叫姑娘果,多妥帖的名字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