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章

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章

作者: 空花求果 | 来源:发表于2023-02-07 08:45 被阅读0次

【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

不崇尚贤能之人,人民就不会竞争较量;不珍惜难得的财物,人民就不会沦为盗贼;不展示引起欲望的东西,人民的心就不会乱。

所以修道有成之人的治理方法,就是简化人民的心思,填饱人民的肚子;弱化人民的意志,强化人民的筋骨。

总是想办法使人民没有过多的认知,没有过多的欲望。使有足够认知的人,也不敢胡作非为。

上述的做法落实之后,从上到下做到清净无为,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

【解读】

1、欲望不仅来自物质,也来自社会的声望与地位,所以老子希望大家做到: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这样就可以减少欲望。

2、老子的理想化社会治理模型:虚心、实腹;弱志、强身。虚心以减少欲望,弱志以减少争端,实腹以求生存,强身以求发展。

3、老子的理想社会可能跟一般人的理想社会相去甚远。一般人会认为做人要做精英人才,做事要志存高远。但道家看的是人性。精英人才成就可以不凡,但破坏力更不凡。没能力之下,可能是有志之士,有能力的话,可能就是野心狂人。希特勒就是天生的领袖,有魅力,有魄力,也有能力。他振兴了德国,也摧毁过德国,摧毁过很多国家与人民。志向与野心,从来就是同一个意思。

4、为无为,则无不治。这里不是只要做到清净无为,就无所不治。而是要实现上面的条件:虚心、实腹;弱志、强身。然后从上到下,都做到清净无为,就无所不治。

相关文章

  • 7.15日总结

    本周总体还是比较可以的,背了道德经第三章,理解了意思,道德经还是比较有趣也比较深奥的的东西,需要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 修与不修 证与不证

    无修无证, 指的是我们的本心本性。 指的是万物的本源。 指的是道、空性、真如、宇宙、宇宙妈妈、大自然、真理、般若、...

  • 闻思修证理解2018.7.12

    修学佛法的三大次第。闻,谓听闻佛法,包括研读佛典、听讲经说法等,由此可知晓佛法,得“闻慧”。次则由闻而思,思,谓对...

  • 开始练字,坚持打卡3

    道德经 第三章 尝试中……

  • 百字瞻瞻26:虚其心,实其腹

    ————道德经与孩童生长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道德经•第三章》 圣人的治理原则是:...

  • 2019-07-16 道德经第三章

    今天开始学习讨论道德经第三章。 1、小陈首先读了第三章,并开始一句一句解读,她真的很棒,每句都理解到位,并且通俗易...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1)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2)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3)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 每日学修 . 上师言教(04)

    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由闻而思,由思而修,由修而证,证得“修慧”,以修慧断尽烦恼,证得道果。 每日学修上师言教,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的理解与修证——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nt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