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自译3-4章

作者: 奔跑的石头 | 来源:发表于2015-01-28 18:42 被阅读800次

原文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尊崇有才能的人,方能使人停止争斗。不看重奇珍异宝,方能使人不去偷盗。不炫耀令人产生欲望的东西,方能使人心不动乱。因此,圣人处事的方法,就是使人内心平静,腹里饱足,欲望柔弱,筋骨强壮。在人不受到诱惑、没有欲求的时候,就常常使想谋取利益的人不敢行动。把握住了无为之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处理不好的。

注:1、尚,上也。——《广雅》;尚假借为“上”,尊崇;

    2、乱,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本义:理丝;

    3、虚,空也。——《尔雅》。无虚不败。——《周书·文政》。注:“国无人谓之虚。”

    4、弱 ,小篆字形,两把弯曲的弓,“彡”象毛羽之形,合起来表示柔弱。本义:气力小;势力差。

    5、知,《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谓之知。

    6、智,《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7、治,《史记·夏本纪》作“来始滑",《汉书·律历志》作‘七始咏’是‘治’即‘始’字。”《淮南子·主术训》:“能多者无不治也。”《诗经·鲁颂·驹·思马斯作传》中作“始也”,是治与始本可通训。

原文第4章:

道冲而用之,久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道无形无象,循环往复不会有尽头,是万物渊源深奥运行的根本。折断锋芒,剖开外表,探究现在,追寻过去,在万物中能清晰透彻的发现它。我不知道道诞生于什么时候,天地万物出现以前就存在了。

1、久,字形字义由“夂”派生出来。有两音:一读zhǐ。义为“从后至”。二读zhōng。义为“终”。“从后至”是指从后往前走时来到终点处,终点也是再出发的起点。“终”者,“冬”也。冬去春来,再作一次四季轮回。故本字两种发音下的义项实际是相同的,都是“到达终起点”的意思。

2、盈,《九章算术·盈》,盈虚(有余与不足)。

3、锐,芒也。——东汉·许慎《说文》。

4、纷,马尾韬也。――《说文》。段玉裁注:“韬,剑衣也。引申凡为衣之称。

5、尘, 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叠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表示事物的微小,对应第一章的无,即过去;“光”与之相对,表示事物的弘大,对应于事物的有,即现在。

5、湛,从水,甚声。本义:清澈透明。

6、似,象也。——《说文》。

7、或,有也。——《小尔雅·广言》;或跃在渊。——《易·乾》。

8、象,《疏》谓悬象日月星辰也。《礼·乐记·注》象,光耀也。《书·舜典》象以典۬。

译后感言:《易经》和《道德经》是属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2部符号语言经典。来自非常朴素的万物,是古人以天地为师,法自然万象而形成的可遇而不可求的经典。《道德经》相传为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而传下的,观这五千字,一字一景,一字而传神!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一个极其富有意义的象。这点应该是翻译这边经典每一个人都认同的。

既然是符号语言,这本书不同的人就可以看到不同的象,也没有高下,没有正确与否,只要你是在用无为的心去体会、去理解、去印证,对你来说,就是一次触及灵魂的洗礼。

共勉。

相关文章

  • 《道德经》自译3-4章

    原文第3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

  • 《道德经》自译21章

    原文第21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

  • 《道德经》自译20章

    原文第20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

  • 第三十二章 万物自宾,知止不殆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5个笔记 第三十二章 万物自宾,知止不殆 >> 道常无名[1],朴。 虽小[2],天下莫...

  • 2017-06-04

    【日精进打卡第26天】【20170605】 1读经内容:易经(上)3-4卦 老子(道德经)31-40章 成语接...

  • 《道德经》自译(1-2章)

    道德经已发布 道形声字。字从辵,从首,首亦声。“首”指“头”。“辵”指“行走”。“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

  • 《道德经》自译5-6章

    原文第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

  • 《道德经》自译7-8章

    原文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 《道德经》自译9-10章

    原文第9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道德经》自译11-12章

    原文第11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

网友评论

  • 奔跑的石头: @byebyerain 说的很好,无为不是不为,是为无为。
  • 代洲:古文翻译功夫足见深厚,也有详细的字文解释,点赞。不管古文的仁者见仁,我暂且对译文做一观点评价。

    道德经对于现代社会中那些沉迷于欲望之中的人,读读可能会反省是否欲望过度,单纯地在消费符号,而非产品本身。但有些欲望是人之本能,例如生存之欲,一旦你的生存之欲与他人生存之欲发生冲突,例如当被困在矿井中,一片仅剩的面包可能引发争斗,那么即使你无欲无求,“树欲静,而风不止”。况且人的欲望才创造了社会,因协作共存的欲望而与他人联结,想延长晚上的活动时间而发明了电灯,想随时随地与人保持联系而发明了电话。

    老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礼崩乐坏,最低欲望就是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 如今社会中的欲望底线在抬升,小国寡民已不符现实,最低欲望至少包括电,水,气,网络(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亲近自然而“暂时”告别这些欲望)

    总而言之,被欲望所支配而臣服于它是不妥当的,但因欲望去奋斗而驾驭它则是可取的,虽然目前人类驾驭的功夫还不够好,暂未驯服这匹欲望野马

本文标题:《道德经》自译3-4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mtl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