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第1、2、3章节。
在第一章的“四种困难”里,讲到了写作本身的困难,就是要不要写作。
很多人的写作障碍主要之一就是他们认为自己不适合写作,说到底就是缺乏写作的自信心。第二个问题是一般外行人都不会相信的,那就是曾经成功过的作家难以重复他的成功。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如果不存在这样问题的话,那岂不是每一篇都是大作呢,而绝大多数成功的作家他也只有那么少数几部能够称为杰作的代表作。第三个问题是前两个问题的综合,这种作家要经过恼人的长期间歇,才能重新进行非常富有成效的写作。对这个问题也很好理解,因为没有哪个人在事业的前进路上是直线前行的,绝大多数都是迂回前行,既有低迷期,也有高潮期。第4个困难实际上是涉及技巧方面,没有能力为一个生动但不完美的故事,安排一个成功的结尾。
“真正热切的想要写作的人多得令人吃惊。”而且都在准备着,脱颖而出。
在第二章《作家是什么样的人》里,提到“有一些写作指南非常有价值,任何作家都应该拥有”“如何写作和如何成为作家,这是很不一样的。”
一是成为作家,主要是要培养作家气质。
“天才作家的气质是这样的: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尚能保持孩童般的天性和敏感,还保有天真的眼神。”“具有对新事物好奇敏捷的反应能力,对旧事物记忆犹新的能力,好像每一个生命的印记和特征都是刚刚脱胎于造物之手一样新奇。”
天才在平常人眼里总会被称为怪才,所谓的怪是指性格行为上的怪。
“真正有天才的人总是习惯的,在行动中磨砺自己,而具有较少天才的人,只是偶尔为之。”
“做白日梦并不难,难就难在把白日梦转变为现实,而且还不能牺牲它所有的魅力;不是被动的模仿别人的故事,而是要发现并完成自己的故事,不是写上廖廖几页就被批评其风格或对错,而是要一段接一段,一页接一页的不断写下去,因为要接受,批评的是作品整体的风格内容和效果。”
这一章节的标题“作家是什么样的人”让我想起曾经写过的一首诗,题目叫《诗人是什么样的?》
看来,无论是作家还是诗人,或是其他什么具有某种能力的人,在平常人眼里都是独具魅力和神秘感的。
第三章《表里不一的好处》,我的理解是:所谓的表里不一,其实是指写作者身上的双重人格,真实的自己可以躲在作品人物的背后。
“每一个作家的故事从根本上都具有相似性,没有必要为此觉得文学会陷入单一性的危险。但是明智的作家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你要做出改变,对素材进行组合,给每一个新构思的故事引人,能够给人带来惊喜和新鲜感的元素。”
很多人被称为天才作家,“天才是那种具备一些幸运的禀赋或领受过独特的教育,能够使他的无意识完全服从于他理性的意图的人,不管他对此是否了解。”“造就一位作家的过程就是教会一个新手通过记忆来掌握一位天生的作家与生俱来的本领的过程。”
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你天生的禀赋有多少,对于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都是后天必须去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
“对写作技巧的学习和理解,应该在专心写作之前或之后。”
“作家身上的两个人”,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两个人”即指双重人格。具有双重人格的人比一般人情感要丰富,因为经历丰富,会助长其想象能力。而这些能力是成为作家的基本功。
“两个人合为一体的,其中一个是毫无灵感的,普通平常的,讲求实际的人,要忍受日常生活的压力。”“另一个人就可以是敏感的,热情的,有偏爱的,就像你自己一样。”
“双重性会给你带来的第一个好处,是清除你和世界之间显而易见的障碍,你真实的自己躲在现实的面具背后,可以按照你自己的节奏发展你的艺术创造力。”“双重人格并不冲突”,甚至可以相互补益。
在这一章里还讲到了“过早的谈论你写的故事,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作者对自己的职业保密,这样做有一个极好的心理学上的理由:如果你到处宣扬自己从事写作,你就会越说越多,甚至会说出你尚在构思的内容。”
在这一章里还讲到“你必须要学习,成为你自己最好的朋友和最严厉的批评家。”“当真正的写作宁静完成的时候,成熟的自我必须站在一旁。”
“最令人羡慕的作家是那些已经认识到自身性格中有不同的属性,但是能够在不同的情形下与不同的人格和谐共处,生活工作并不断进步的人。”对于这句话的阐述,我想可以理解为深层次的认识自己。
对这一点我的感受是:学着批评自己的作品,可以提高对自己写作的认知,以及提高文学的鉴赏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