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来在这星期之前我已经整整两周外加一个周末没来小组学习了。两周实习,外加一个创业选修课。说到大二的专业实习,与其说是实习不如说是见习,有多无聊呢?经历过的人都知道。但是我们的那个选修课就十分有意思了,两个周末四整天学完,而且这四天还包括三四次班内模拟创业和一次社会实践创业。我至今记得,我们第一次模拟演练我担任的就是老板,也很幸运那次我们“公司”通过上下齐心取得了帽子加工销售的第一名。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之后的几轮模拟演练我这老板自然是要让贤其他人了,不过我们组氛围很好士气也很足,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些模拟营销中我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就比如贷款打欠条时,还款金额一定不能写阿拉伯数字,为此我公司差点破产。模拟演练就不多介绍了,毕竟那是有老师庇护的。来谈谈创业实践吧。
由于小组分工时我当时有事,就推掉了老板这个职务去担任了团队的财务管理。无奈我跟老板这一职务有缘,我们的原定老板因为专业课的实验而不能来,最终三组组长由我代任。我们的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每个小组可以得到老师一天200元的无息贷款,多贷的话一天25%的利息(这不是宰人呢么,反正我组没多要)。经营商品不限,但不能是学校违禁物品,比如烟酒大功率等。在正式开始的头一天晚上,每个小组的微信群都炸翻了天,我们组关于销售什么商品这一问题也讨论到了凌晨。他们说洗衣粉洗衣液,我反驳道------咱们学校的学生已经被扫码送礼品送的假劣洗护用品搞怕了,咱们弄了他们肯定不敢买。我说可以花一部分钱买点娃哈哈,接着就有人反驳说------咱们学校的学生的确相信娃哈哈,但是之前的娃哈哈销售比赛他们都是倒贴钱卖的,就是为了学分,咱们的价格肯定比他们高,那一定卖不出去。最终我结合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大风蓝色预警),放弃了卖饮料这个选择,整合各类学生的需求、消费能力以及学校超市的竞争情况,最终和小组的人商定,销售水果(没有称还得是能论个卖的那种)和笔记本(只追求实用,不要花里胡哨的,各人眼光不同,太花哨的不一定就是消费者喜欢的那种)。在经过我们这个团体一天的叫卖,四次转移阵地,无数次的被拒绝甚至因为价格达不成一致而受人白眼后。最终,我们痛失亚军含泪夺冠(具体的盈利就不多透漏了,就当做是一个悬念吧)。虽然这是上周的事,但是值得我去纪念一下,因为从中收获的太多太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