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十年里,金融科技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小到移动支付,大到产业金融服务,可以说金融科技已经“无微不至”的渗透到我们的生活里。
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之下,金融科技产生了哪些巨大变化?
01
应用场景和服务广泛
当我们打开手机二维码就可以快捷支付,随时随地接收红包发红包,还有手机网购点外卖、智能货柜机、无人便利店……这是一个老人、小孩轻松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甚至连乞丐都能掏出收款二维码的时代,如同呼吸一样简单,移动支付早已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成为不可替代的一种生活方式。
金融科技迅速应用到了更多应用场景,如国家正在试点测试以及逐步扩展应用场景的数字人民币,还有银行、金融公司、P2P、互联网公司以及数字信贷等企业提供的移动支付、数字钱包、征信、理财、基金、创新型金融产品、网络保险及其它金融科技服务。
图片来源:零壹财经发布《 消费金融技术驱动洞察 》报告
在消费层面来看,覆盖了综合、细分、技术型、交易型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在为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第三方支付规模由2013年的13万亿元增至2019年300万亿元。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腾讯金融科技智库发布的《互联网理财指数报告》显示,互联网理财规模由2013年不足1万亿元增至2018年超过5.5万亿元。
《中国的社会保障》数据显示,数字保险促使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基本医疗覆盖超13亿人。
金融科技在以更广泛、更主流以及大众化的辐射模式快速扩张,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市场需求,惠普到更多消费人群。
02
不容小觑的市场规模
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整体市场规模超过3753亿元,预计到2022年,中国金融科技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5432亿元。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专委会、毕马威中国共同撰写的《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金融科技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等方面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03
互联网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中国18家金融科技行业独角兽企业估值供给16340亿元。
大型互联网平台通过支付、社交、内容等服务获得海量用户数据及流量,在支付、理财、银行和信贷领域均开展了相关的金融业务,存在一定变量的竞争优势,目前也占据了金融科技行业的主导优势。
图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04
深耕技术为发展重心
金融科技的发展依赖于技术,深耕技术是企业发展策略的重心。
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当前主要应用的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创新程度是金融科技企业三大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
图片来源: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
《2021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报告》提及,从应用场景来看,技术创新多应用于多元化场景创新,传统金融巨头和大型互联网企业依然占有优势,其专利数量和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62%和49%。
从整体来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整体向好,以政策驱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图片来源:2021中国金融科技专利技术报告
05
金融科技人才难题
缺乏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是当前金融科技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不只是人才数量问题,更是结构性问题。
人才市场和企业都需要更多具备懂科技懂业务、高精尖专业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开放心态、创新视野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图片来源:2021中国金融科技竞争力报告
复合型人才是发展金融科技的关键,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要的金融科技人才刻不容缓。
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科技专委会秘书长、央行科技司原巡视员杨竑表示,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步发力。
一是金融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需要明确金融科技人才能力要求,制定衡量微观个体的、统一的能力量化标准,全面评估金融科技人才能力成熟度。
二是金融科技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有效地规划金融科技人才成长道路,通过政府引领,整合社会优质资源,强化实操,夯实人才底座。
三是金融科技人才库,需要向政府、监管部门、机构、高校、企业等金融参与各方提供精准服务,深挖人才资源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