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子过得颇为惬意,赏雪景,品茗茶,采野菜,包素饺。不用思索法律案情这般沉重的事情,不用思考如何构思一篇文章,不用执着职场的穿衣搭配,不用思虑饮食的色香味俱全,不用愧疚自己修行的定课安排未达标,不用执着每周的网络共修。我所做的无非就是朝起暮休,饮食随意,满满可用一个“闲”字来形容了。
闲来无事,却遇见自己本来的面目。
想起“东土维摩”庞蕴居士一家人的生活状态,“神通与妙用,运水与搬柴”。自己之前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各种修行方法,打坐,念佛,拜忏,辟谷,参禅,抄经,都真真是庸人自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之前在寺庙道场挂单,每天忙着打扫卫生,一方面是净罪集资,一方面像林黛玉进贾府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被他人耻笑了去。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还是我执太重,太看重自己的功德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怪不得每次自我介绍,别人都不相信我辟谷三次,打七几次。正所谓深水无波,每个人都有如来藏,自己又有什么好炫耀的呢?即使不是炫耀,又有什么值得自卑乃至担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呢?
年轻的时候,特别羡慕别人,其实每个人不如意的事有八九,别人又有什么好羡慕的呢?后来,特别羡慕他人学业有成,其实,自己所期望的学校和现实的学校还是有差距的,特别是最近“ME TOO”活动,刺破了高校性丑陋的面纱。再后来,像阿难尊者一样求多闻,通过对《楞严经》的学习,又觉得多闻是业,聪明是业,慢慢放下对于文学的那种痴迷。人生,就是不断反省自己不断修正自己的一个过程。
自己学艺不精,不知道此刻的安住是不是大昏沉大散漫。不过,转念一想,人生时时刻刻都在散漫昏沉中呀。冷眼旁观生活中的人生百态,确实充满乐趣,每个人都画地为牢,把自己束缚在假想的困境中,挣扎痛苦谩骂扭曲,却无法逃离。黄粱一梦所有存在的基础是自己在梦中,人生真正痛苦的源泉是假设有一个我的存在。
所谓六度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些是建立在有一个虚假妄立的我存在基础之上,通过六度波罗蜜来破除虚假妄立之我。开始的时候,会更加执着,觉得非如此不可,其实,人生哪里有什么非如此不可呢?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实,并不是今是而昨非,应该六时吉祥。没有昨日的探索,怎有今日的淡然呢?学习易经,学习佛法,无非是从高于人类的智慧来观察自己。《易经来注解图》来知德曰“盖臣妾也,宫室也,利禄也,凡不出于天理之公,而出于人欲之私者,皆阴之类也,皆人之所系恋者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非是为了遇见自己本来的面目。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君子不器,道济天下。
有时候是一场梦,有时候是一次旅行,有时候是一次善举,有时候是一次倾听。恍兮惚兮,惚兮恍兮,但愿每个人都能在遇见自己本来的面目的路上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