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根据课堂所讲过的,请谈谈您对交往原则是“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的理解;(2)思考什么是“激活”,为什么《岁月》能将那位受训者的感恩之心激活?希望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谈,切忌空泛。—李克富
“亲人要生”强调的是边界意识。
这里讲讲老人与子女的关系。
昨晚,91岁的老母亲说,你姐姐家买房子的事我告诉你哥哥了(前提是哥哥前段时间买房暂时挪用了姐姐一笔钱)
我:嗯,什么意思?
娘:没什么意思,只是跟他说说。
我:这样说,我哥哥会为难的。还不还?不还?已经知道,还?明明刚刚借了不久,手头肯定不会有。
娘:我不应该说吗?我应该说,要不然你哥咋知道你姐用钱。
我:知不知道,还不还,那是他俩之间的事,我姐跟我说过,我哥手头紧张,先不用我哥还。姐怕哥哥为难,根本没跟哥说买房子的事,你这一说……
娘:我听出来了,你姐姐没钱了,想让还……,要不,你再问问你姐什么意思?
我:我不问,这是他俩之间的事情,咱们就别掺和了,我们兄妹关系很好,都会处理好这些事情,您就别操心了……
娘:能不操心?谁的事我能不操心?十个指头一样齐,哪个也在我心里,不管哪能行……
就这样,反反复复,一直到嘟囔到睡觉……
类似生活事件每天都在上演,考虑到老人年纪大改变是不可能的,最后都是我们做子女的妥协。本想说,您操心,除了自己内心纠结,给我们添乱,能解决什么?出口便成了:您该管,该管,跟我哥说就对了,不然,他咋知道?(只能压抑自己,惹不起,您懂得)听后,老娘总算不再嘟囔,安心睡去。
这是不是典型的界限不清?所以“亲人要生”,就是这个道理。
‘’亲人要生”,“相敬如宾”也恰到好处的诠释了夫妻关系的“是亲三分客”。
“生人要熟”,让人想到服务行业的工作态度、‘’宾至如归‘’。包括医疗服务,宣传语里的“待病人如亲人”,有人建议改成“待病人如熟人”更恰当。
“熟人要亲”,日常里的同事朋友,体现出热情热心,是和谐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想要给出,自己须得拥有。等同于“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温暖了别人,欣慰了自己,岂不是双赢?
“激活”,亦即“唤醒”,类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心里荡起一阵涟漪”等等,需要外力刺激。
意识到“她为我留一盏灯”是妻子对自己的爱,源于老师的启发。如那位女性所说,有多少男男女女“身在福中不知福”,熟视无睹对方的付出,视对方的包容为软弱?视妻子日复一日的锅碗瓢盆为理所当然?
思维影响行为,心理学家还发现“行为对态度有影响”,即“行为决定态度”,“有时我们确实坚持我们所相信的,但同样我们也会逐步相信我们坚持的东西”,社会心理学理论引发得大多数研究都为这个结论奠定了基础。比如著名的菲利普.津巴多的“监狱实验”里的角色扮演。
唤醒爱,是一种技术,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看见”,用行为进行反馈。如此,让爱流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