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他,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他在远离故乡的一个夜晚里,吟诵着: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一刹那,我的眼睛遇见他,他是纸上的纳兰性德。
说不清是怎样的感受,那些平平仄仄的词句,带着独属容若的魅力。“山水”“风雪”这些看似风花雪月的词语,在他笔下显得更悠远,更空荡,带着不属于人间的惆怅。
我觉得冥冥之中,他夜晚执手孤伫的背影离我越来越近,我可以亲眼看见他眉宇间的非凡,看见他眼里依稀的孤独凄婉,这个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的心,愈来愈近,透过单薄的纸,我的灵魂与他孤寂的心产生了共鸣。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是《湖心亭看雪》里的棹夫说的一句话,这用来形容我再适合不过了,遇见他之前,我也没想到自己是个“痴人”。
我开始翻阅他的词集。
他生于富贵家庭,却并不快乐,字里行间我都能读到一种隐藏在喧嚣中的悲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纳兰性德《木兰花令》中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句话颇有深意,从一个正值青年的男子口中说出,颇有些悲凉。许多人说词里是情爱我却只觉是人生百味。
最初往往是最让人留恋的,不管是惊鸿一瞥还是倾城一笑,最美的都是那个“一”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生出的万物,必定有清有浊。所以说,纳兰性德拥有一颗看透事物本质的心,这种人最幸运,也最不幸,因为他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爱。
很巧,容若也是个痴人,他痴迷于琴,痴迷于世间的一切美好,却在他三十一岁的那年寒疾而殁。我想,在天堂,他一定会再栽几株夜合花,正如他离开前一样。
词,记录了纳兰的一生。
我痴迷于词中的“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却不可能拥有像纳兰性德那样永恒纯真,永葆初心的灵魂。
不变的是那份痴迷。
我想,这份痴迷不但属于我,更属于,那个一生如花般寂美,死时静如秋叶的纳兰性德。

本文是学校的当堂作文,仅表达喜爱之情 可能有误,请多多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