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阅读能变现,那么我应该能赚一些钱。

利用一些碎片时间阅读的习惯是从刚毕业后、开始上班的时候开始的——某一天坐地铁通勤,看到一个女生正拿着纸质书在读,已经忘记了她的长相,只记得她的阅读神态很专注,那时的我也希望像她那样,便尝试了开始在地铁上阅读。虽然通勤的地铁上会有很多杂音,但其实影响阅读大概只有2种情况,一是别人在耳边大声聊天,二是自己的心有些烦、书读不下去了。

记得一开始阅读的书是石田衣良《池袋西口公园系列》小说类系列,然后就渐渐发展成了阅读各种题材类型。
爱看人物传记,因为能从中发现一些生活的哲理、美好及不容易,让自己变得谦卑、知足;爱看设计摄影,因为能颜值高的书里面,找到一些能触类旁通的共通点,把书中的内容用到别的领域;爱看禅修瑜伽,因为能进入到一个修心的世界里,而且自己也是一个瑜伽的初级习练者;爱看文学广告,因为只有了解一些内容套路,才能更好地尊重阅读;爱看食物营养,因为you are what you eat,医食同源啊;爱看杂七杂八,因为与不同的人沟通时,能有一些好玩的谈资;爱看英文童话,因为不仅能换一下阅读思维,还能在一个相对纯粹的世界里面感受一些浅显易见的道理……

此外,也会选择一些有意思的作者的书,如原研哉、佐藤大、荒木经惟、森山大道、林怀民、卢建彰、曲家瑞、阿迪亚·香提、博多·舍费尔、Patti Smith、Louise Hay……虽然不能说涉猎过他们很多书,但这些作者的书只要基本感兴趣的、且能买到的,都会读。

阅读的场景后续也逐渐变多,从地铁通勤路上,发展到能加上了等待吃饭、聚会/约会见面前等的碎片时间,如果利用得好,基本每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一个小时是完全可以的,更不要再加上说早起、睡前、坐飞机、乘高铁等的大块一点时间了。

批判性地接收阅读信息,能帮助跳出自己的现有认知,让眼界格局不再局限于亲戚朋友、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的单项信息传递里。

时间是平等的,而每个人的时间使用方式造就了最终结果的不平等。
读一些让自己能感受到正向能量的书,这些书不会帮忙解决问题,但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不知不觉,自己也能在阅读书籍的时间中获得了更多的变现方式。

“不知将向何方,但我已在路上”,如果暂时想不到做什么,就从认真阅读开始吧,书里面会有一些答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