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作者: 吾自尽欣 | 来源:发表于2018-05-06 20:48 被阅读0次

我看过太多描写孤独的句子、故事,但最难忘的依旧是刘震云那本《一句顶一万句》,难忘他说的那句:“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故事的前言中这样写到:“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是啊,人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寻找与追寻的过程吧,我们都在找寻那个能说着话的伴,却不是谁都有幸能找到那个夜半尚可谈的知心人…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小说的故事情节分为两部分,上半部为出盐津记:杨百顺(后改名吴摩西)一辈子过得七零八落,命运似乎也在捉弄他,换了好多份工作都很难找到说得上话的人,偏偏和老婆跟前夫的孩子孩子吴巧玲(后名曹春娥)说得着,但这个孩子却又被杨百顺弄丢了,于是杨百顺走出延津,找了半辈子,也没找着。下半部为回盐津记:曹春娥的儿子牛爱国,为了寻找妻子,走向延津。他们貌似寻找的是人,可实际上是寻找一句话吧,寻一个能说着话的人。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故事就在牛爱国一句“不,得找”中戛然而止,像极了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牛爱国到底在找什么?是曹青娥临终的一句话,还是罗长礼当年的不辞而别,还是妻子庞丽娜和老尚的私奔,还是章楚红的杳无音讯?谁又说得清…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人生能遇一说着话的人当然最好,但希望你不会在寻找的过程中疲惫不堪,正如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的那样: “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些表面的朋友。”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所以,如若有幸遇到一说的着的人,是我之幸,但若没有,我也不会愁苦,毕竟这一辈子中,有太多的时候和太多的人,只是假装有伴儿,当面欢聊一番,转过头回想又觉得无味,为的可能只是让自己在人群中不那么显眼,不那么不对路。所以,一个人的孤独,并不孤独,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的孤独...

相关文章

  • 绕——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绕——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文/月老 四天读完了刘震云先生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给我的第一感...

  • 读《一句顶一万句》|“找个说的上话的人”

    手闲着不会把人憋死,嘴闲着就把人憋死了。——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文|一颗桂味 《一句顶...

  • 寻找之路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场跨越七十年的寻找之谜。 一条纵横千万里的寻找之路。 ...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刚看到这个题目,以为本书是由精炼或经典的语句写成的作品,看起来才发现完全相反,语言上基本上是平铺直叙,甚至有...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初知《一句顶一万句》这部作品,看名字,像是那些市面上庸俗不堪的成功学和厚黑学之类的书,令人好感全无。后来了解到这部...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我看过太多描写孤独的句子、故事,但最难忘的依旧是刘震云那本《一句顶一万句》,难忘他说的那句:“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最早知道《一句顶一万句》这本书,是在高中的时候,忘了是哪一年,反正那年它获了茅盾文学奖,去县城的书店转的时候看到它...

  • 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句顶一万句》看一遍就好,用不着反复咀嚼。 不是因为这书不好,肤浅寡淡,不登大雅之类。恰恰是因为写这书的人够狠够...

  • 读《一句顶万句》有感

    初读这本书只是觉得刘震云本人在向往的生活里面的言语,让人觉得深奥,有必要好好了解。在加上这本书是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 读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一句顶一万句》是作家刘震云的一部小说,也就是写《我不是潘金莲》以及电影《1942》的作者,这部小说我曾经读过一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一句顶一万句》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fp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