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
心往“桃花源”,其心也怡怡——读《边城》有感

心往“桃花源”,其心也怡怡——读《边城》有感

作者: 随心过客 | 来源:发表于2021-01-31 17:37 被阅读0次

湘西文化在历史的余温下,愈演愈烈,绵绵不息的承载着时代的沧桑,激荡着思想的浩瀚。

湘西风景

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有一种笔触惊人、字字悠然的感觉。湘西的自然风光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勾勒出诗情画意之感。谁又想那湘西土壤会有这片净土,环境秀丽、民风淳朴,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这何尝不是人们心往的“桃花源”,心灵洗涤的山水画意之处。读其书,感其画面于心上,层层递进,在脑海中浮现那茶峒风光,那人人话语。里面的人情世故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创作手段,而是近在眼前的生动画面。生活在那个意思时候的人民,多么悠闲自得,多么安康幸福。自由自在的湘西生活,让我心之神往,久久不能忘怀这优美天地。说其本人,更与山水自然结缘,这种生活正是我所向往的,无忧无虑,不争不想那些琐碎事,有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感,默默走过自己的一生。时间回转,自我回归,窃以为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诉求,面对如今的生存状态,那些只能停留在自我内心,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而不能成为自己摆脱现实的理由,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思想仿佛渐行渐远了。

世外桃源

品味过后的余味是苦涩的,看似风平浪静的茶峒生活,背后的思想激荡是触目惊心的。沈从文先生以翠翠的爱情为基调,把人性美跃然于纸上,用“美”与“爱”歌颂着人性美,这是纯净无邪的美感,人性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茶峒生活中的人不光有这群纯朴之人,还有外来地方思想的冲击者,他们与茶峒人思想上碰撞着,看似化学反应的调和,在这里面有着一种阻挡中和的药剂,抵触着美好与丑恶的交织。翠翠的爱情是无邪的,沈从文先生意有所指的是,那时沈从文先生的爱情是美好的,或许翠翠的爱情影射着先生的爱情,同样,那时的生活状态是悲催的,农业文明的衣纱早已慢慢褪尽,西方工业文明的号角响彻云霄,迎来了一场思想的冲击波,孰知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的脉搏铿锵有力地跳动着。湘西文化也不可避免的走向一条工业化主导的道路,这条路上充满着灵魂的丑态、邪恶的心计、误入歧途的罪恶。就算落入世间的仙子也会沾惹尘埃,更何况这片土地。所以,翠翠的爱情是悲剧的,傩送的离开是必然的,这片湘西文化沉淀地也有着属于各自烦恼,只是溪水不言,幽篁不语罢了。傩送怀着哥哥死的愧疚,父亲的强加之势,离开了这片心灵伤痕之地。下“桃源”,实则弥补心灵创伤的又一“桃花源”,是傩送心理上慰籍的“桃花源”,也是傩送寻找希望之地。他的不归,也是反抗着这处变了味的人心,变了味的茶峒,变了味的世间。同样,傩送也是茶峒人的希望,对这片古楚文化的拯救,归与不归的命运与茶峒的未来牵绊着。

《边城》

山水、风情、人性之美的茶峒,让我非非然不归。《边城》其思想的浩瀚,让我深思着人文社会的变迁,考虑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相关文章

  • 心往“桃花源”,其心也怡怡——读《边城》有感

    湘西文化在历史的余温下,愈演愈烈,绵绵不息的承载着时代的沧桑,激荡着思想的浩瀚。 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有一种笔...

  • 怡心

    半湖烟雨 三几渔舟 一汀芦苇 风过云悠

  • 芳华|弱水三千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屈原)

  • 久别重逢,重新开始相爱

    1怡心坐在窗户边发呆,阳光从玻璃缝里爬到了怡心的脸上,对着怡心的眼睛吹了一口气,把怡心从漫无边际的地平线上拉回了眼...

  • 美景怡心

    今天去练科二,一到驾校,就发现一处美景,心情也没有那么紧张了。 一串串红色的小珠子,鲜艳明媚,在这个清冷的冬日显得...

  • 怡心约会

  • 赏花.怡心

    (一) 朱樱花烂漫, 凤仙伴杜鹃, 含笑异木棉, 小铃金灿灿。 (二) 转角见美菱, 渐入红树林。 碧草水连天, ...

  • 种花怡心

    好漂亮的蔷薇花呀!老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捧蔷薇,既香又新鲜,养眼又养心,看一眼心旷神怡,好像眼鼻唇齿之间也弥...

  • 一心一意

    怡心、怡意 “沈怡心!沈怡意!你们两个都给我起床!” 不到三分钟,妈妈面前就站着两个几乎一样的女孩...

  • 一起牵手走过的日子(第八十八章:秦枫狼揍殷海<中>)

    罗胜听到了后,生气的站了起来,指着殷海的鼻子对林怡心说:‘’怡心!你别听这小子胡说八道,他在撒谎!‘’ 林怡心看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往“桃花源”,其心也怡怡——读《边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pr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