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楚风诗歌散文散文古诗词
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作者: 4694b8f96bc2 | 来源:发表于2019-04-07 19:43 被阅读15次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这首诗,我真想给陶渊明深深鞠一躬。他是中国文学的奇葩,田园诗歌的千古一人。他开拓了田园诗全新的表现领域,被史学家称为"平淡之宗”

这有些像现在的某些摄影大家,能够把最普通,甚至人们司空见惯的阿猫阿狗都拍得美轮美奂,这才叫真功夫。

陶渊明就有这个本领,他的诗我们一看就懂,却会喜欢得狂呼大叫。这一点值得玩味。陶渊明矢志躬耕是一种诗意的、哲学的向往。

据悉,陶归隐后,和上流社会达观显贵息交绝游了。他的圈子转向下层文人交往密切。农闲时,他们聚在一起“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不懂音韵,却备一张无弦的素琴。每和朋友聚饮,就抱琴相和,人不解其意,他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陶还自嘲:‘’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贫贱”。以此来表现自己坚持归隐的态度。

我生于农村,小时候在乡下帮父母干过农活。在农村种菜时,我会想起巜锄禾》那首诗,一定是人家在烈日炎炎下,汗滴真的滴进禾下土时,才用诗去见证干农活的艰辛。许多时候,我会想起陶渊明,他"晨兴理荒秽”给庄稼施肥,施的是大粪,臭气熏天的。他还要去锄草,“荷月带锄归”——一肩星月,穿行在齐腰深的茅草里,晚间的露水把衣服都打湿了,可见一天的劳动对陶渊明来说并非易事,但他说‘’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意思是不要因为劳动的艰辛而动摇了归隐的决心。

那是什么信念支撑他在仕与隐的选择中,不为斗米而折腰,卸掉最后一丝兼济天下的责任,甘愿做一个农夫呢?我想那是一个知识份子的气节。与其点头哈腰事奉权贵去靠奉禄过舒坦的日子,不如‘’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还偶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种审美化的人生态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身上,都可以寻到陶渊明的影子。苏轼更是陶渊明的崇拜者,苏轼也是以审美姿态生存于世的典型。在不断被贬谪的后半生,据说他常常在深夜躺在床上读陶渊明的诗,要不是宋代的皇帝惜才不准他解甲归田,他真想扔下乌纱帽去做个隐士。

这些都是历史。我常常想,陶渊明的思想境界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是否还有价值。农业文明己经划时代的划上句号了,我们能去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呢?

城市不过如此,真的!这是我结束这篇文章时,最后冒出来的一个念头。

相关文章

  • 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读这首诗,...

  • “欲辨已忘言”——艺术化人生追求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多次读陶渊明的诗歌,心中不可明说的一种淡然之情萦绕在心底,对于生活所不可掌控的意外到是...

  • 我所理解的陶渊明

    钟嵘在《诗评》描述陶渊明是一个隐逸诗人。是田园诗的代表,其实不然。我们以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作品的全部...

  • 【诗歌】咏史/陶渊明

    七古/咏史 陶渊明 一 文心雕龙...

  • 草盛豆苗稀

    我们读陶渊明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唐朝四大山水田园诗人,王孟韦柳风格迥异,共同写出大自然的绝色

    在璀璨的中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派诗歌,总是以一种小而美的清新淡雅,圈粉无数,像早期的陶渊明和谢灵运,陶渊明虽擅写山...

  • 陶陶

    前人对陶渊明的研究颇丰,鄙人所读甚少,并无深刻亦或新奇之言,只将读时所想略写一二。 山水诗与田园诗...

  • 《稚子弄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 理解古诗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 3、能体会诗歌所...

  • 第十一课 陶渊明诗歌

    第十一课 陶渊明诗歌 陶渊明,中国是中国文学史上堪与屈原、李白、[杜甫比肩的伟大诗人。陶渊明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是哪里...

  • 读陶渊明

    年二九,渊明官拜小小的江州祭酒,却秉着一腔“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的豪情,可惜东晋时候门阀制度当道,没有显赫家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陶渊明诗歌我所想到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pqe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