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憨憨泉正前方齐悦梦想大型社群
陪伴我少年时代的几种杂志(二)

陪伴我少年时代的几种杂志(二)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01:34 被阅读74次
陪伴我少年时代的几种杂志(二)

《少年科学画报》也是我上初中时喜爱的读物,带我走进科学世界,丰富了我的精神和头脑。

它的读者对象是7到12岁的儿童,1979年创刊时,我已经12岁。

我曾经模仿里面的系列连载漫画,自己在本子上创作属于我自己的漫画故事,表达我对科学的理解。

郝景芳在一篇文章中说:“小学三年级,我爱上看《少年科学画报》,被里面趣味的机器人漫画迷住了。”

她是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天体物理系硕士,作家,经济学家,3岁女儿的妈妈,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星球创始人。

少年时我并没有关心它何时创刊,以及背后的许多故事。

现在我下载一些资料,了解了许多幕后工作者的辛勤和快乐,知道了我当时的阅读和欣赏凝聚了多少人背后默默的付出。

在1977年至1978年之间,《少年科学画册》共出版了五期。1979年1月,刊物正式更名为《少年科学画报》,并改为定期出版的月刊。

为了筹备这份月刊,更多的朋友陆续走进《少年科学画报》的团队。36年来,这是一个一直被称为“最单纯、最快乐”的团队。

《少年科学画报》的旧址在北京市崇文门外东兴隆街51号,那是一幢简朴的木结构二层小楼,工作环境非常艰苦。

杂志社最初只有一间办公室,但这里时常传出欢声笑语。当然,大家也经常会因为一篇稿件的取舍,一个版式的修改,一个栏目去留而“争吵”……

每一个事关杂志质量的问题,都能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年龄,认真执著得像个守护着心爱玩具的孩子。

这是一间简陋得难以想象的办公室。下雨的时候,房子会漏雨。所以每到下雨的季节,大家下班后就要用塑料布把办公桌蒙好,以防稿件被淋湿。

冬天屋里和室外的温度差不多,大家坐在办公室里要穿着大衣戴上围巾手套来编稿子,还冷得不得了。

这又是一间富足得令人艳羡的办公室。屋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画稿、文稿,琳琅满目的小制作,还有一群这样执著而快乐的人们。

1979年,中国当时唯一一部以少年儿童为对象,图文并茂的科普月刊,就是从这里走到了千千万万的孩子手中。

而今,当年的孩子们已经长大成人,成为各行各业,特别是科技阵线上的中坚力量。而那些曾经给予我们知识和快乐的人们却已经年逾花甲,白发如雪。

第一任主编郭以实则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时光飞梭,但无论如何,《少年科学画报》和读者之间的深厚情谊都是坚不可摧的……

可以说,《少年科学画报》不仅是一份为孩子们所办的科普刊物,也是让每一位编辑和作者都热爱科学的神奇世界。

七年前(2011年),有人把1979到99年全部20年的《少年科学画报》做成电子书,很受欢迎。

陪伴我少年时代的几种杂志(二)

齐悦梦想大型社群第23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欣欣心言心语:少年时代的杂志总是让人记忆犹新,我少年时代喜欢看《辽宁青年》,《少男少女》,《少女》等。突然发现这些与学习都不沾边👻

本文标题:陪伴我少年时代的几种杂志(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ev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