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文章之一挥而就

写文章之一挥而就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2-10-30 11:14 被阅读0次

平日里,只要是提笔写作,大略离不开两种方式:一挥而就与精雕细琢。

一挥而就,自是才思敏捷,文思若泉。七步可成诗的曹子建,斗酒诗百篇的李太白,当列此类。

年轻的王勃,于公元675年,远赴交趾,探望在那做官的父亲(也有另一种说法:14岁的王勃赴六合,看望任六合县令的父亲),途经洪州。正巧遇到时任洪州牧的阎伯屿,为庆祝滕王阁重修而成,召集的盛会。

当年的九月九日,阎公遍请洪州及周边的名流,大宴宾客。席间,邀请在座之人,写一篇文章,以记录这一盛事。当然,牧首的本意是让自己的女婿吴子章,当众露上一手,以彰其文才,扬其大名。

受邀而至的各位宾客,早已接到暗示,彼此之间,心照不宣,假意互相谦让,未曾想到推让至王勃之处,居然没继续按剧本上演。

碰巧而赴宴的年轻人,毫不推辞,“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洪州牧阎公看到王勃竟不解上意,不懂客套,心中恼怒,以上厕所的借口,愤然离席。

王勃提笔便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仆人传报席后的阎公,洪州牧觉得不过而已,老生常谈罢了;接下来王勃又写道:“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阎公听到禀报,脸色严肃,沉吟不语;及至王勃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仍在后面的阎伯屿大惊失色,直说:这是个天才呀,此文章一定会千年不朽!随即就走了出来,站在王勃身边,一直看着他写完。阎牧首对王勃,赞赏有加,请他入席。杯盘交错间,主客相谈甚欢,开怀畅饮,直至兴尽才散。

王勃的《滕王阁序》,虽列骈文,但也让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坛领袖韩愈读后,大为赞赏,称颂其,“读之可以忘忧”。

试问天下曾有多少名楼望阁,今日可知的能有几多?!一挥而就的《滕王阁序》,不仅让王勃才名,遍传天下,也让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千年仍存。

相关文章

  • 写文章之一挥而就

    平日里,只要是提笔写作,大略离不开两种方式:一挥而就与精雕细琢。 一挥而就,自是才思敏捷,文思若泉。七步可成诗的曹...

  • 写文章之精雕细琢

    撰写文章的两种方式,莫过于精雕细琢和一挥而就。 如同袁枚在《续诗品》中说到,有的文章,“认识到了不完善,就又深入了...

  • 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①积累和灵感 为什么有些人写文章可以思如泉涌,一挥而就,有些人则冥思苦想,百思不得? 积累是决定性的因素,其次才是...

  • 诗抒情怀

    真情流露,一挥而就。

  • 天马行空

    靡靡之音,动人心魄。风格迥异,画风突变。脑中之景随心中之情,心中之情依音乐之声。天马行空场面一挥而就。 ——题记 ...

  • 写作小插曲:写文章的草稿纸丢了

    7月1日 星期日 晴 我自知没有一挥而就的才华,没有倚马可待的功力,每次写文章总是慢慢地构思,想一点儿写一点儿,暂...

  • 偶然——徐志摩

    此诗乃是诗人徐志摩初遇林徽因于伦敦时所写,昔时徐志摩偶识林徽因,燃起爱情之火、诗作之灵感,一挥而就有此佳作。无数次...

  • 大学

    我读的书是大学,里面的第五章。 好词,过目不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一挥而就,冻梁之材。 ...

  • 1466.提高写作能力要做到五多

    每个人内心都藏着一个作家梦,但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写作能力又各有不同,有的人下笔如有神,写文章总是一挥而就;而有的人写...

  • 只用一招,让你持续生成写作灵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不知被多少人误解为:写作靠的是灵感乍现。 文章真的是靠灵感乍现、一挥而就的吗?真相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文章之一挥而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qkg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