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成长研财社】4月28日,花无缺的分享:
我今天会从以下3个方面来跟大家分享【生病不花一分钱】这个话题:
1、生病治疗谁能替我们买单?
2、健康保险黄金公式让你快速看懂保险逻辑
3、生病不花一分钱的方案到底长啥样
关于生病这件事,医生是怎么说的呢?

我相信,一个人这一生,一定会得重大疾病,
如果没有得,那是因为别的原因先走了,没机会得了。
这是优秀心脏外科医生——丁云生先生从医多年后的一个总结,他曾被香港《文汇报》誉为“中国重疾险之父”。
丁医生的说法也被一系列的数据所佐证。

当寿命不断延长的过程中,发生重大疾病的概率也无限接近100%。
这个趋势表是根据中国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人身保险业重大疾病经验发生率表》推演出来的。

然而抛开经验,抛开概率,对于个体而言,生不生病就是0和1的区别。
如果是0 ,不生病,那皆大欢喜!
如果是1,生病,是不是就要提前想好解决方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们都是成年人,未雨绸缪,总好过追悔莫及!!
那生病就一定会去治疗
治疗就一定要有人为此买单
买单的人只有两种人:自己或者别人
自己有能力承担,肯定是好事!
但你一定想知道:别人是谁?别人有谁?

(先强调一下,如果只是几百块的医疗费的问题不在本次讨论话题内哈,几百块的事如果都不能搞定的话,那他最该做的事是反思自己的人生为何过到这个地步?)
除了自己买单,我想到的别人还有7类!还挺多的,是吧?
不过他们靠不靠谱呢?我们一一来简要分析下:
1、社保~其实这种还是挺靠谱的,不过只能解决部分问题。因为社保不是100%报销,有起付线,有封顶线,非常多药品不在报销范围内,看过《我不是药神》的小伙伴,应该印象深刻。后面我会对社保做更详细的解读,这一点的分析就先到这里。
2、向亲朋好友借钱~这个也算靠谱,不过有前提条件:
①要人品好,信誉好,别人才可能借给我们
②要有可以借钱的亲朋好友,如果身边人都过得很拮据,我们可借到的钱也不会太多
满足这两点,也只能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另外,借的钱还是需要尽快还的,对吧?那治疗结束后,估计我们根本不敢给自己预留多少休息的时间,一门心思想着尽快工作赚钱还钱。这对于大病初愈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3、借高利贷~都知道这个方式不靠谱,但是自己或家人生病了,却拿不出钱的时候,很多人也会铤而走险。人性使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后续将遇到的麻烦,都会接踵而至。

4、轻松筹/水滴筹/公益慈善~互联网社交,给到很多难题新的解决方案。其实这种平台,本心是好的,但因为需要证实事情的真实性,势必要公布很多个人隐私信息,钱或许是筹到了,但是对病人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
且当下监管力度不够,有些人通过这些平台骗取我们的善良也是时有发生。

试问,你们在朋友圈看到轻松筹/水滴筹的链接,心里是怎么想的?
①每一个都会适当捐助
②我也很穷的
③是不是真的呀?
④太多了,捐不过来了
5、卖车卖房~首先要有房有车,对吧!即便卖,心里的痛,也是无法愈合吧!毕竟我们买房的时候,可不是为了救急而准备的。
6、不治了~很多人信誓旦旦说过这种话,但真的发生了,谁扛得过人性。求生欲是本能。除非,真的没有钱了,或真的治不好了。然而医学越来越发达,治不好的病越来越少。
医生对此看的最明白,曾有那么一个故事:一位患癌的老人,白天儿女在的时候,他就一再向医生表示:不治了,不想拖累儿女。晚上儿女走后,老人偷偷哭了,看到医生,就像抓住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希望医生一定要救救自己。
我完全可以理解老人白天与晚上的变化,不是变卦,不是装,而是人性,他爱儿女,也爱自己。
7、商业保险~群里有买过商业保险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一下。
可以分享一下,你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买的保险呢?
保险是一份契约,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配置保险产品是家庭非常重要的财务安排和资产配置,买保险的唯一目的就是当风险来临时将我们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买保险是为了自己和所爱之人,是一份具体的安全感,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一定会兑现的承诺。

别人买单最好的选择是商业保险,没有之一
因为商业保险既有支付能力,又有尊严
在众筹或捐款时,我们支付的100元捐款,感性来说,是善良,是雪中送炭;理性地讲,100元对病人所需要的30万、50万来说,到底只是杯水车薪。
如果他买了一份商业医疗保险,哪怕只是用一顿聚餐的饭钱买一份两三百元的百万医疗,也能给他提供最高400多万的报销额度,免于众筹之苦,免于经济压力。
你的别人是谁?是商业保险吗?
你可能会问:我也知道保险好呀,但是保险好复杂呀,纷繁复杂的产品、条款,研究得脑壳疼,还是没有搞清楚,我这一天天996的,实在腾不出时间来,这买保险的事就一搁再搁。
买保险确实是个技术活,如果不懂,可能会导致所买的保险不符合自己的需要。
其实要搞懂保险,也不难。找到对的方法就事半功倍了。
因为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生病不花一分钱】,所以今天讲到的保险,以健康险为主。
这个对的方法就是:健康保险黄金公式

①事前:有住院经历的人,或生过孩子的,一定知道,还没有真正开始治疗前,医院就会让我们去交押金。押金动辄几千,几万。我的一个客户,不小心意外骨折,需要住院手术,入院当天,医生就对他说,你先去交5万的押金。5万不是一笔小数目,即便我们有足够的流动资金,可能也放在货币基金里。你是不是也不想立马把它取出来呢?但是如何支付这笔押金呢?
相对大额的信用卡,就是很好的支付工具。信用卡最长有50多天的免息期,在免息期间,社保或医疗险的报销,亦或者是重疾险的理赔就可能已到账了,然后把钱在信用卡的还款日之前还进去就好了。
各位应该都有信用卡吧?有没有5张以上的?(厉害)
还没有信用卡的,尽快去申请吧;有的小伙伴就好好养卡哈,提高信用额度。
信用卡的作用还有很多,未来我们可以做专题分享。
②事中:治疗费产生后,我们可以通过社保及所购买的医疗险进行医疗费用的报销。
③事后指的是:治疗结束后的康复期需要的费用,及生病给我们造成的各方面的经济损失。
完整理解这个公式,我们还需要搞清以下3个问题:
1、【社保是底线,但不是万能的】
我们通过一个图来认识下社保中的医保的报销规律。


医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100%报销,乙类报销75~90%,丙类全部自费。
医保报销规律:低不报,高不报,中间区域部分报!

社保是基础,需要商保来补充。
那是不是只要有商业保险里的医疗险,就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吗?
2、我们先来探讨下【重大疾病对病人及其家庭到底有哪些影响】

重大疾病对病人及其家庭造成的6大影响,医疗险是否可以全部解决呢?
答案显然是不能的。所以既需要医疗险,也需要重疾险。
而重疾险中的防癌险也很重要,因为癌症是重大疾病中最高发的,比例已超过70%:

3、【医疗险与重疾险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图一目了然,对不对?再跟大家分享一个小知识:重疾险的发明人的故事

重疾险的发明者Dr. Marius Barnard (巴纳德)是南非一位伟大的心脏外科医生,世界首例心脏移植的手术实施者和重大疾病保险的发明者。
当初他设计重大疾病保险的初衷:
我的一个病人:她是一位34岁的女士,这位女士有自己的事业,离过婚,还带着两个孩子。我们在她的肺部发现了癌细胞。通过手术,我们切除了癌细胞肿块,接下来两年,这位女士回去依旧工作,在此期间,她的癌细胞向另一片肺叶转移。
两年后,她再一次来到我的诊所,从她的眼神中,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讯息。她呼吸急迫,脸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神中布满了对死亡的恐惧。她还在工作,她需要为孩子们留下积蓄,为他们赚足汽油费,房租还有教育基金。两个月后,她去世了。她生前购买的人寿保险获得了赔偿。为什么?为了照顾她的孩子们,为了给他们更多的保障。但我们失去了她,她本可以在确诊后和孩子们分享更多的时间,可是她却需要挣更多的钱。可是,我们最终失去了她。
还有一位我治疗过的心脏病的男士,他在七年内发病五到六次,我们给他换了心脏,这之后他活了多久呢?23年。之前,这位病人每次来医院,我都听不到他有什么抱怨。可是后来,每次他来医院,都会听见他念叨一件事,就是钱。他患了心脏病,没有办法恢复工作,而他的消费却在增加,因为他需要轮椅,家里也需要安装辅助设施,还需要服药。他因此失去了自己的房子、工作,以至于骄傲和尊严。
这些使我陷入了沉思,我还能举出上百个这样的例子,他们确诊之后获得了治疗,活了下来,可是他们在财务上却“死”了。这就是我们越来越需要面对的难题。
这件事深深的触动了我,作为医生我可以救治病人,甚至可以延迟和挽救病患的生命,可我却不能解决病患因为缺钱而放弃治疗。
因此,我当时就产生了设计一种保险产品,它能够解决病人在被确诊重大疾病的时候能够获得一笔保险金来作为治病的费用,而不是到身故以后才获得赔偿,那样对于病人治病无济于事。
经过这番讲解,大家一定对健康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吧。
健康险黄金公式,包含了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保障,帮我们弥补了生病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我们也确实找到了生病可以不花一分钱的办法。但同类型的险种,产品也有很多细分,我们要怎么选择呢?具体的方案到底长啥样呢?
再给出具体方案前,先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保障全】这个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佩奇”,到底是个啥?

其实落地的方案,一定要结合客户背景的。

首先根据【保障全】的成员思维,小艾也需要且希望给父母买保险,不过因为父母的身体状况,只能购买【孝心版】超E保百万医疗险(专门针对恶性肿瘤的医疗险)+普通的意外险。花费差不多3000元。那留给小艾自己买保险的钱就剩余1.2万了。


前3项是重疾险(+防癌险)的产品配置,后面5项是全方位的医疗保障。各种维度都考虑到了。
这就是依照【健康保险黄金公式】的理念配置的具体方案。
我们来做一道理赔演算题:
如果小艾不幸罹患乳腺癌,治疗费36万,住院60天,她可以得到多少理赔金?

如果小艾只有社保,当她背负了10多万的负债,肯定是无法安心休养的。
所幸我们小艾很智慧,拥有了【生病不花一分钱】的保障方案。实际获得56.9万,可以好好的休养较长一段时间,每月要交房贷的她都不用有任何的担心。
生病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是为生病提前做些准备是很明智的。特别是像小艾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