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出我的回答:不是。
走入社会后,我发现,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还记得小学六年级时,语文老师让大家写下自己的梦想,在班里的英语角做了一张全班同学的梦想版。
我稍做犹豫,最终还是鼓起勇气在一张紫色的小卡片上写下了:“我想当一名作家。署名xx。”

如今,我没有成为一名作家,但依然感谢曾经种下这棵期许的种子的自己,因为这样一个期许,一直指引着我走到今天,让我时刻记得,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另一个远方。
然而,梦想归梦想,当谈到很现实的人生规划时,我们总是不知所措,比如你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总不能大胆地说:“我想成为一名作家”,这是一个离生活太遥远的事情。
我们只会考虑哪个工作可以赚钱,哪个工作可以让人更体面,然后告诉别人:“我打算以后干这个。”

曾在大学时,和一个同系的同学聊到了人生的目标,她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这让我十分惶恐,因为当时我感觉自己还算努力,但是却不清楚要如何做选择才是最重要的,简单说,就是我还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那一刻,该感觉挺羞耻的,觉得别人有清晰的目标,而你没有,你就比别人差。
直到工作了几年后,我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
通过工作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制订人生目标本身就是一项能力。
而这项能力,在我们学生时代,很多人是并不具备的,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或者接受父母的安排,或者随波逐流,就这样一路成长过来。
个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生方向,需要有足够的视野,需要有现实的基础,更需要有制订目标的能力。
有些人因为遇到了好的机缘,可以更早地确定人生方向;有些人明白自己的追求,却因为现实的差距而妥协;有些人则在摸爬滚打中一路迷茫。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
因此,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可耻,他需要足够的阅历和沉淀。

最近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24小时理论,意思是说,如果把一个人的寿命看成是24小时,如果我们预期活到90岁,那么如果我们现在30岁,也只是早上的8点钟而已,一天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必急着要确定人生的方向,有时候它真的需要时间,只要我们还没停止探索,大可做一个晚熟的人,人生活也未必不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