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高明之一:转承无痕。
不管是甄士隐的离家,还是贾雨村的罢官,故事情节的转承技法很妙。因为作者早已将伏笔准备在前文,对下一段情节的过度具有很好的效果。
罢官以后的贾雨村,不是马上寻找门路,重新复起。而是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一方面可能是朝廷大背景:无法马上启用革职官员,下文有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为林家故事做了呼应。
关于林如海的介绍,很重要。
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了。虽有几房姬妾,奈他命中无子,亦无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
交代了什么?很多朋友一头雾水。
林家也是列侯。之前皇帝起初允许爵位承袭三世,三世以后就没有爵位了。如果还想要家族富贵,只有连个途径:皇帝加恩赏赐,或者科举出身。林家恰恰这两种方式都使用过了。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就是科举出身,甚至是乃是前科的探花才能保持家族荣华和地位。如果皇帝不允许爵位世袭罔替的话,荣华富贵总会结束,林家就是先例。这样也就明白为什么贾政对贾宝玉要求严格,认真读书考中科甲。
但是这一切,是通过林家先告诉我们的。
小主角的出场,打破传统庸俗写法。
聪明清秀,爱如珍宝。
这真是应了老子“大道至简”的哲理。越想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的与众不同,越是庸俗,越是简单的话语,越是清新。
黛玉竟然不是完美无瑕,一个小女孩,偏偏是这样的:
身体又极怯弱。
偏偏身体又极怯弱的黛玉母亲又“一疾而终”。作为黛玉老师的贾雨村一看黛玉侍汤奉药,守丧尽哀,就想要另找一家担任教师。林如海又想让黛玉继续上学,就继续挽留贾雨村。再府上无事可做,就在一天出门郊游。
这一切是这么自然和合理,却又为下文做了不少准备,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