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苍苍者究竟未知何若,吾辈竭力为之,成败不复计耳。”
“最后的胜利,不在高兴的人们的多少,而在永远进击的人们的多少。”
前一句话,是古代中国最后一位夫子曾文正公讲的,后一句话是现代中国第一位夫子鲁迅先生讲的。趣味的是,二者在思想上的某种相类。对读之,别有一种开启自己思维与思想的效用。
【2】
个人的能力半径总是微小于天地的半径的。所以,选择只能是“尽人力,随天意”。这是真正的“知命”。但“随天意”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利用“天地条件”而使“人力”达到所应到达的境地。
【3】
“苍苍者究竟未知”,“芸芸众生者”又怎能全知?但可见的是,大多数人行走天地一生不过是为了“过个好日子”,故而,让人远大理想,可谓“强求”了。管理,应从此“适度”。
崇高理想,可以是自己的,但未必是所有人的。同胞兄弟尚且不能都理想崇高,况乎一个公司的全体?
【4】
“一人告退,百人附和;一人称好,千人同声称好。”曾文正公谓之“愚民无知”,鲁迅先生称之为“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只要“主奴关系”存在,鲁迅先生就要“呐喊”的。曾文正公生活于“典型主奴关系”中,述之此言,强调的是什么呢?怕是“利用盲从”以成事吧?凡力量,能为我用,即是成事的要诀。
【5】
“拍马屁”不是成事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