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十年代的农村,经济条件普遍困难,很少有家庭父母平时舍得给孩子们买瓜果、糖块、饼干等零食吃。故田间生长着的一种野生草本植物马包,就成了当时我们这代人的最爱。
马包,甜瓜属,蔓生植物,叶掌状,小黄花,果实小而圆,形似杏子,因为它能吃、好吃,被孩子们昵称为瓜。
瓜初时,皮呈青、灰、花(如西瓜皮)三色,成熟后,青色的变成金黄色,灰色和花色的瓜皮颜色一般不变。
马包瓜,一般在农历八月份成熟,熟透的马包瓜,吃起来味道酸香。但也有极个别的苦如黄连,相对灰、花两个品种中苦的较多;金黄色品种中也有苦的,但为数较少。既是不苦的灰、花色马包瓜,味道也比金黄色的品种稍逊。
“秋天里,好天气,蓝天白云飞。吃了晌午饭,喊着小伙伴,肩头挎箩筐,手拿割草镰,打打闹闹到南湾,割牛草,找马包;花马包,灰马包,好吃还数黄马包,个头大,酸又香,赛似大甜瓜。”山子哥带领大家,一路唱,一路走,眨眼功夫,就跑到了南河湾。
到了大田地头,小伙伴们就一字排开,钻到了玉米、高粱、大豆、谷子、绿豆、芝麻地里,边割草,边找马包瓜。
俗话说:“提起马包秧一串子。”此话一点不假。一棵肥壮的马包瓜秧,一般长度都在一米以上,蘖枝二到三个,每片腋芽处,大都会结个马包瓜。提起马包秧,上面挂满了一串串黄灿灿的马包瓜,煞是好看。不由得使人馋涎欲滴,满口水流。
“我找到马包瓜了,我也找到马包瓜了,我找到两棵马包瓜了,快来呀!”听到呼唤声,大伙儿就会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把摘来的熟马包,放在一起。
为防止小伙伴们误食苦马包,在每次吃马包瓜前,山子哥总是以身试瓜,把找来的每棵马包瓜,他都用镰刀先割一小块尝尝,待确定不苦时,才分给大家吃。“苦我一个人,酸甜大家享”,这就是我们的孩子王,一个值得尊敬的大哥哥。
马包瓜,也不是很好找,有时跑一晌,也找不到一两棵,有时可找到了,不是没有熟瓜就是已成空棵或是苦瓜。每当此时,小伙伴们一个个耷拉着脸,失望、沮丧。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大家无精打采,扛着草萝头顺着庄稼垄,准备回家的时候,不经意间,突然有小伙伴不顾一切扔下草萝头,高兴得大叫起来:“甜瓜、甜瓜,这里有棵野甜瓜,上边还结有两个大瓜。”
听到喊声,伙伴们一个个麻利地放下草萝头,迅速围了过来。山子哥从瓜秧上把两个已熟透的甜瓜摘下来,拍打掉上面的灰尘,按人数用镰刀把瓜切成若干块,分给大家。
一阵美餐后,早把刚才的失望和沮丧忘到了脑后,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甜蜜的笑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