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人物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杂感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杂感

作者: 71bfeeb32a74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0:35 被阅读78次

朋友一直问我《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看到哪里了?

我现在可以告诉他,看完了。

对于毛主席,先不聊他的政治功过。对于他的诗词与书法,我认为可以称得上中国艺术史上的双绝。

书法,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流域斐李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文字符号,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功能的混沌结合,这就是汉字的雏形。距今约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出土了区别于花纹图案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的彩陶,这算是中国文字的起源。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发现单个独立类似殷墟甲骨文字和文字制度。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商周、春秋还有汉代的简帛朱墨手迹,唐楷的法度,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代的碑帖之争等书法演进。

从甲骨文到铭文,然后始皇帝统一六国李斯的小篆到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金体,后期几百年,少有新的字体出现。毛体,算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光辉一笔。

其次,让我先到的是毛主席的诗词。

对于毛诗,争议不断。在我看来,毛诗在帝王诗词中,仅次于汉武曹操。毛主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上下五千年帝王将相都点评了,唯一看上的也就是魏武帝。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对于毛主席的词,足以和东坡、稼轩相媲美。而词的眼界,在千古帝王中,也是会当凌绝顶般一览众山小。

这里我插一句。诗词大体分豪放、婉约。我也是个怪人。我喜欢曹操、苏东坡、辛稼轩、毛主席这种大气磅礴,也喜欢李后主、刘三变,李清照、纳兰性德、仓央嘉措那种儿女风情。

言归正传,通过毛主席的读书,我又有那些感慨呢。

从毛主席的阅读习惯来看。他博览古今、学贯中西,但是他学的一点,就是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他的阅读,总是与时俱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当前的历史轨迹。在当时那个时代,马列、斯大林可以说一资本主义浪潮中的的一盏明灯。如今事后诸葛亮的来看,你说对也好,错也罢,这都是闲话。毕竟,当时的时代是那样,在历史的浪涛中,心中一直有个目标,跟进也好,超越也罢。人家的优点,争取青出于蓝;人家的不足,以史为镜。

当然,毛主席对历史和古典文学,也是韦编三绝。对于这一点,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对于我自己,也深爱中国古典文学。同时,也加深了我心中摇摆不定的信念。同时,哲学,无论古今中外的哲学,我觉得都多少要了解,没有深邃的思想,很难有开阔的眼界。

当然,我觉得应该了解美学。毕竟,我们生活大部分人是不美的。我们应该学习美、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让自己生活用美的眼光对待,使自己精神世界越来越美,让人类世间处处美好。

既然说了书法、诗词、文学,毛主席不得不说政治。他就是帝王,千古一帝。在我的眼中,中国有几个帝王对于我们民族的大融合做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个始皇帝,第二个杨广,第三,应该算毛主席。当然,我说的思想,开疆拓土的商纣王、汉武帝为代表等等。中国和欧洲,大小相当、同为北半球。在从周朝的上百个小诸侯国,到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我们来到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帝国制度。始皇帝的一统天下,让文字、度量衡、货币统一、利用山川形便犬牙交错实行郡县制,然后加上那个真假可疑、功过纷争的焚书坑儒。毛泽东1973年8月5日同江青谈话,令其记下七言诗一首,题为《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足以见得,这个事情,需要商量。正是因为这一系的工程,让才让我们和欧洲有却别,几千年过去,欧洲还是分类的欧洲,中国无论分分合合,人们的战争都是为了大一统而战。可想而知,这种思想已经融入了我们骨髓深处。

其次,就是杨广。他的科举制度、大运河兴修。让底层的老百姓有了希望。从而,让读书的人进入顶层设计。大家为了家国天下而读书。读书人更懂文明,他们年轻时候,为了国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年老后,回乡也是乡绅,可以发出最后的余光,让宗族制度等得到很好的提升。那怕是名落孙山的之人,他们也是个读书人,会把十年寒窗无人问的成果,继承在乡村其他有梦想的年轻人身上。通过科举,文明一代代的传承,顶层设计者永远是活水源头,中华文明长期木秀于林。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和我们河流走向也有很大关系。古时候,看天吃饭,其他三大文明的河流走向都接近南北走向,唯有我们的神州大地,总体是大江东去。从南到北,珠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无一不是如此。在那个看天吃饭的时代,如果遇到洪灾、干旱,我们这种东西走向就有了绝对的优势。比如,长江流域干旱,我们可以黄河流域帮忙;黄河流域洪水,可以长江流域帮忙。这种区域上的互帮互助,我们要感谢的就是千古一帝:杨广。杨广的兴修京杭大运河,难道这的是历史上的玩闹。我想未必,当时科举制度的提倡,关东世家的蛋糕被瓜分,杨广这位改革者,你觉得在关中能自由吗?能一展拳脚吗?帝王,也需要支持者。古往今来,多少改革者能有好的结果呢?多少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历史没有真相,之残存一个道理。因为很多历史的真相,我们压根找不到。不说一千年前,就说现在的事情,还有多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我们中国的历史,本来就说成王败寇,多少为统治者服务。而后人闲话,又是添油加醋,曾经的原滋原味,要找到太难了。

可笑的“隋炀帝”,曾经我在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做过,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他做过的事情,唐太宗多半也做过,唐太宗没有开运河。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这段对不对,大家可以自己斟酌。

那么接下来,就是毛主席:推广普通话与简化汉字。这一点,感觉和当年秦始皇的举动异曲同工。战国时期,每个国家的文字各有千秋,为了江山社稷秦始皇让李斯大刀阔斧。站在当时的角度,从现在的眼光看,很多文字消亡,退出历史舞台;如今很多方言消亡,退出历史舞台。这种消亡,利弊相比,我们可以参考李斯的统一文字,这一点我不多说。

古代交通不方便,每个地方,口音不一样,交流很不方便。统一文字后,我们虽然说话不一样,可以通过书写交流,文化又通过科举的制度的传承。如今,我们推广了普通话,不是百尺高楼更进一步吗?

同理,简化汉字。这个也可以参考我们古代文字的发展历史。我前面已经说了:“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难道,文字一成不变?还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大道至简。如果有人喜欢繁体字,可以开设这门专门课程,让喜欢文字的人研究文字的魅力。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还是简化汉字更加方便。当然这个事情,当年国民党的台湾也做过简化汉字的工作。可惜大陆兄弟捷足先登,台湾兄弟为了不合大陆一样,选择了保留繁体字。我觉得这样也挺好。毕竟,小篆时期,隶书已经风靡了许久。每种文字的交替,都有一个过渡期。文字的大一统,文字的多元化,能给书法家、文字学家提供很好的平台。对于小老百姓,还是方便就好。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看欧洲。不说其他,先说一个词:欧盟。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想象,欧洲人多么希望大一统。只可惜,从拿破仑到希特勒都遇到了“俄罗斯”,最后以失败告终。如今,欧盟内部,从一个词“金猪四国”可以看出,这个朋友圈是多么的不和谐。而我们,从始皇帝开始,就已经完成了大一统。

有得必有失。

对于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一来都是文化的认同。无论那个民族,哪里人,只要认可我们中华文化,我们就认为他是华夏子孙。华夏文明是水(也有人说是强硫酸),上善若水,能容万物。我们文字的统一,普通话的推广,只要大家说普通话,写汉字,我们文明就会源远流长。因为,每个中国中国字,都有一个故事。只要学习中国字,说中国话,久而久之,中华的传统文化精髓就会融入他们血液中。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次,异地当兵。我觉得这也是很高明的政策。中国自古有黄袍加身,中国自古有乡愁情结,现在好了,有效的控制了。异地当兵,如果你黄袍加身,你会拿着枪口,对准你的老乡、朋友、家人吗?当然,一个政策好不好,需要时间的检验。

万千感慨万千气!

许聪【原创】2018.12.21 深圳

相关文章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杂感

    朋友一直问我《毛泽东的读书生活》看到哪里了? 我现在可以告诉他,看完了。 对于毛主席,先不聊他的政治功过。对于他的...

  •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关于“阅读”的主题阅读开展了一阵子了,读了十余本相关书籍,对读书这事的认知渐多且全面起来了。 1 没人否认阅读的力...

  • 毛泽东读书生活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 第1集https://m.toutiaoimg.com/item/677579374679031...

  • 2019-03-02

    细节之处见真淳 ------------读书杂感 ...

  • 阅读书单(一)

    1.毛泽东选集 2.毛泽东文集 3.毛泽东年谱 4.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5.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 6.毛泽东传(三种...

  • 国庆之日,原文化部部长王蒙在党报纪念毛主席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书海掣鲸毛泽东 ——读《毛泽东读书笔记精讲》有感 【读书者说】 一、书海弄潮 毛泽东爱读书,读了很多书,这是大家都...

  • 【红色经典】毛泽东乐于读书、学以致用的故事

    【红色经典】毛泽东乐于读书、学以致用的故事 毛泽东乐于读书、学以致用的故事

  • 读书-工作-生活杂感

    有些至理名言,虽然很有分量,很有道理,但如果你没有切肤之痛,就不能感同身受。你的类似经历会加深你对名言的理解,正如...

  • 钻进去再爬出来

    第一次读李斯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以后,对毛泽东教导王海荣读书的原则印象很深刻,我在读书笔记四月读书笔记——《毛泽东...

  • 2019年3月3日

    拒绝借口 承担责任 积极主动 有效执行 -------读书杂感二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rfm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