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大学之后,我一直关注一个问题,我们县中培养的孩子到了大学究竟会发展得如何?
应该说,从我了解的反馈来看,虽然孩子们足够努力,但发展得并不令我们满意。
孩子前天晚上跟同学一起聚会,四五个同学,一个清华,学计算机专业,虽然保研了,但是也换到另一个专业了,因为清华的计算机专业太卷。一个科学院大学,并没有获得保研资格,大一是前几名,到现在基本是靠后的水平了。一个四川大学,强基专业,原来的13个人,最后只剩下了4个,其余全部淘汰。我的孩子也是走了很多弯路。每个人都说这三年很难,并没有高中学习的那么轻松,现在这种情况,不是因为他们不努力,的确县中的孩子在很多能力上还是处于弱势的。
去年一个学生考到了前五的985学校,现在基本上是中下游水平。还有一个孩子考到了前十的985,现在也是中下游水平。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以为县中,包括县城以下的学校,都把应该发展其他能力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之上,可以说是浪费了孩子的时间,耽误了孩子成长。
对于时间,有的人这样算,如果一天多上一节课,那么一个学期就会多上150多节课,成绩一定会提升很多。其实到最后,成绩并没有与时间成正比,孩子的一些素养却也没有了成长的机会。
学习的时间达到一定程度,不会再对成绩有积极作用,相反会限制孩子们的思维,局限他们的视野。
前几天跟同事一起,同事说起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北京某985大学,一次考试就挂了四科,还是个女孩子,也不说什么原因,问就哭,家长也是毫无办法。还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到了大学之后也是一落千丈,只得换到其他的专业。
为什么又是这样的情况呢?
我认为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县中的孩子缺少人生的目标,从来没有人生规划。一直到高中毕业,学习是他们唯一的目标,当他们上了大学,目标已经实现了,今后的目标是什么?他们不知道,只能处于迷茫之中。没有了目标的人生,就如茫茫大海中丢失了罗盘的小船。
同时,保姆式的管理,让他们没有了所有的主动性。从每天睁开眼,到晚上睡觉,所有的事情都是安排的妥妥当当,孩子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到了那个环节都有那个环节的安排,他们的思考、交际、运动、规划等方面的主动性都被剥夺了,因为用进废退。到了大学,突然失去了身边的所有保姆,他们怎么会知道如何生活?怎么会知道去规划人生?因为,他们走到今天都是别人规划安排出来的。没有了动力的人生,就如茫茫大海中失去了风帆的小船。
有时候,想一想,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的规划之上,永远是不完全对的。人,要有自己的规划,但也要善于吸收别人的建议。该自己走的路,就要自己去走。就如开车,方向盘要始终在自己手中,方向盘不是固定不动的,我们要学会微调。既要把好人生的方向盘,还要有正确的人生导航仪。
作为老师、家长,乃至社会,都应该把本该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东西还给他们,更多的能力永远胜于最好的成绩。能力才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放手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
能抵御风雨,就要在风雨中奔跑。想一览众山,就要敢在陡崖上攀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