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准备问凤姐要钱,只听二门上小厮们回说:“东府里的小大爷进来了。”凤姐忙止刘姥姥:“不必说了。”一面便问:“你蓉大爷在那里呢?”
这一段大家仔细品味一下,是不是也很有意思,你和朋友聊天时,会听到某人来了就打断对方说话吗。而且院子就这么点大,都说进门了,还有必要问人在哪里,一会儿不就见到了吗?
只听一路靴子脚响,进来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面目清秀,身材俊俏,轻裘宝带,美服华冠。刘姥姥从未见过如此富贵俊秀的男孩子,一下子坐立不安起来。这时候凤姐反而笑了,说不要紧,这是她的侄儿。
贾蓉跑过来做什么呢,他是奉贾珍之命来借玻璃炕屏。这时候凤姐怎么回答的,“说迟了一日,昨儿已经给了人了。”贾蓉听着,嘻嘻的笑着,在炕沿上半跪道:“婶子若不借,又说我不会说话了,又挨一顿好打呢。婶子只当可怜侄儿罢。”
凤姐笑道:“也没见你们,王家的东西都是好的不成?你们那里放着那些好东西,只是看不见,偏我的就是好的。”贾蓉笑道:“那里有这个好呢!只求开恩罢。”凤姐道:“若碰一点儿,你可仔细你的皮!”因命平儿拿了楼房的钥匙,传几个妥当人抬去。贾蓉喜的眉开眼笑,说:“我亲自带了人拿去,别由他们乱碰。”说着便起身出去了。
凤姐先头说玻璃炕屏没有时,正常人会怎么反应,肯定会失望对不对,又或者着急,因为父亲交代的事情完不成了。但贾蓉的反应也很奇怪,他根本不急,反而笑嘻嘻地在炕上半跪着说,你不借给我,我回家要挨打了,你可怜可怜我吧。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知道凤姐在骗他,和他闹着玩,所以他就在那里撒娇。蒋勋老师说他俩是同龄人,他们是借事在调情。我初读到这段点评时,还觉得蒋勋老师有些捕风捉影了。
但读到下面,又觉得似乎有些道理。这里凤姐忽又想起一事来,便向窗外叫:“蓉哥回来。”外面几个人接声说:“蓉大爷快回来。”贾蓉忙复身转来,垂手侍立,听何指示。那凤姐只管慢慢的吃茶,出了半日的神,又笑道:“罢了,你且去罢。晚饭后你来再说罢。这会子有人,我也没精神了。”贾蓉应了一声,方慢慢的退去。
把人叫进来也不说话,就这样干耗着。像不像恋爱中的女孩子,要男朋友陪她,却又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陶醉在这份甜蜜中。
凤姐慢慢吃茶,又出了半日的神,想来是有些话不方便说,就关照贾蓉晚饭后再来。贾蓉也应了,慢慢的退去。
这段就结束了,好像写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写。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他不会直白地告诉你凤姐和贾蓉到底是什么关系,发展到哪一步了。他给你一点影影绰绰的风,让你去猜。
以前自己没有写作的时候是不懂的,就活囵吞枣地瞎读一通,猪八戒吃人参,好东西也不知滋味。后来是去了亦新写作,老师告诉我们写小说要学会藏,不能什么都说出来。这时我才明白原来小说要这样写,也才看明白了许多经典作品的桥段。
我们再说回凤姐和蓉哥,究竟他俩有没有事情?不好说。大家还记得那个讨人嫌的焦大吗?他喝醉酒在马圈里大骂,扒灰的扒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扒灰,我们都觉得是在讲贾珍,至于养小叔子,怎么看都像是在说凤姐。
无论焦大说得对不对,有一点我们是可以清晰得知,凤姐和贾蓉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且对他颇为上心。或许正是这样,当她后来得知贾琏包养尤二姐竟然是贾蓉牵线时,心里想必很失望吧。她冲着尤氏大哭大闹时,那份作秀里不知有没有几滴真心的泪水。
但那又如何呢,贾府是从根子上烂透了,别人不知道,管家的王熙凤还不知道吗?那群男人是什么样子的,她还不清楚吗?贾琏也好,贾蓉也罢,不过是一群金玉在外,败絮其中的纨绔子弟,又有什么值得她付出真情的呢。比男子更爽利更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凤姐,原不必依仗男人就可以过得很好,那又什么可以在意的呢。
当然,她也确实没有在意过,因为凤姐毕竟是凤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