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这一年,我开始重新学习英语。
不止英语,我开始重新建构文史知识与数学知识网络。但为什么说是重新学习英语,是因为我在求学阶段并没能很好的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所以当我面对孩子要学习英语时,我想着的是我先把英语学科弄明白。
过去这一年,我对教育与学习的观念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我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深入地扎在“怎么学习”以及“怎么和孩子共同学习”这些事情上,收获了理念、路径和方法。有了思考、有了行动、有了积累后,孩子进入小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学科自信增加也开始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他喜欢学校、享受学习这件事,让我们一家人的氛围是积极紧凑的同时也是放松活泼的。
积极紧凑但又放松活泼,这个怎么理解呢?我想是有两方面,一是,在大事情的规划上,这与价值观排序以及认知、学科资源都有关系。对于要事,我们先做到心里有数,把有挑战的大项目提前分解到每日的行动计划里;二是,在每日行动计划里,也是先挑难一点的事情先做,留足精力突破难点,在做些轻松愉快的练习收尾。当然,每天最后依然要留给孩子充分的玩耍与放空的时间。这点,也适用与我们大人。我们起得早,早起跑步先点爆身体里的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先激发出好的精神状态,以应对一整天的工作;晚上忙碌后也保留一些交流和无所事事的恬淡时光,用温情给辛勤的一天收尾。这样下来,每天都有所作为,每天都有所积累,每天都有健康和快乐。
学习难也不难,不难的核心在于: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我感觉这件事我有所了解、我有所积累进而我能胜任。这里隐藏着:我们与学习这件事之前的关系。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孩子能够感受到的是学校课堂里活跃的学习氛围,家庭里有支持、有办法的学习状态,以及不断把事情做好后的快乐。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快乐特别的具体。积极主动全情投入,是最真切的快乐。你看到了,你做到了,你被肯定了。这一系列就构成了一个系统,特别重要的是行动后的再深化与再反馈或者说是应用机制。
因为我与孩子同步都处于学习状态,所以我真切感受到“一个知识点学完后的社交/互动/思考”这个过程的重要性。所以,最近我也增加了和孩子就已经学过的知识点的复习、讨论以及分析和运用,不断帮助它把知识点结网,孩子参与其中我们共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体系。
当然,关系,适用于所有的事情上。除了刚刚说的,学习、小测、以及复盘讨论成为与我们关系很熟悉的事情外。又比如说,我和孩子的老师熟络了,我就更愿意主动地与她们进行交流。所以,在孩子的学习上,我做的事情是:一是,我领先孩子一步先学习,并比他学得更多、更深;二是,在已有的课内基础上,再和他共同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共同建构我们的知识网络;三是,在学科这件事情上,我们也在不断延展出不同层次的关系。比如说,他和班级的关系(班级图书管理员),他和学科的关系(英语领读),以及他在课堂活动中的关系。我们一层一层地往下扎根,往外拓展,让学习这件社交属性强的事活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