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些人一言不合就躺平,或者现在对什么都没有多大的兴趣;对赚钱没有兴趣,对吃喝也没有兴趣,对感情也没有心动,这是不是要遁入空门的节奏?
这其实是身心出了问题,是气血不足了,主要是心肾不足。
肾主志,心主神明。肾气不足,就表现为什么都懒得做,干啥都提不起劲,就是所谓的“厌世”。心气不足,干什么都深入不了,浮于表面,浮躁焦虑。情志是表现形式,五脏之气是根本。
所以说,#顺应天时,就是培养福气,逐渐把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都调整到合道的状态,德也就有了,福能积蓄住;从而生活会轻松起来,意识境界也高起来。
心中有志,才有能量去实现,人生才进入良性循环。
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中医、服饰、建筑、习俗、饮食、艺术……都是围绕着#合道这一目标展开的。而西方文明,是以充分生发欲望为核心的,所以是背道而驰的。
合道,则有德,不合道,则缺德。缺德,则无福,无福,则无智、无健康、无和谐人生。
中国文化架构的逻辑就这么简单,而西方的自由、民主、平等,更像是放大人的私欲,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养生,很简单。把#黄帝内经这一段话领悟到位、落实到生活中,就可以了。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法于术数,合于阴阳,食欲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这是养生总纲。
还有,内心修养的总纲,就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这句话。
把这两句话落实到生活中,慢慢地,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这就是合道。
当然,生活和世道不会那么平坦,总会有起伏、有波澜。
普通的经历培养普通人,非凡的经历培养非凡人,所以要笑对剧烈的波动;人生总是要经历,总有不一样的预期,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惊吓。
但总体的原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修身齐家即可。
身心的调整在于养生,法天则地;志向随着能力可大可小,价值也就可大可小。
只要人生不虚度生命,不荒废生活,不伤天害理;那么相对也能过得不错,能力与责任成正比,因人而异。
多读书,明事理;多实践,长见识;多思辨,知进退;多刷新,更进步;多提问,更深度;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