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追赶江南药王(二)账房内外胡雪岩

追赶江南药王(二)账房内外胡雪岩

作者: 中医范儿青年孵化教练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20:49 被阅读0次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12岁那年,父亲病逝。

1836年,13岁的胡雪岩开始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杭州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到杭州“信和钱庄”当学徒。从扫地、倒尿壶等杂役干起,三年师满后,就因勤劳、踏实成了钱庄正式的伙计。

1842年,19岁的胡雪岩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做亲生儿子。于掌柜弥留之际,把钱庄悉数托付给胡雪岩。这所价值5000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

胡雪岩创办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当时闹得朝野耸动、家喻户晓。而胡雪岩对冤案的平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姿色出众的毕秀姑,人称小白菜,其夫被毒杀,却被贪污受贿的县令刘锡彤诬为与杨乃武通奸谋杀,并且施用酷刑逼供,屈打成招,小白菜被迫承认了与杨乃武通奸谋杀了丈夫。于是杨乃武也被抓了,虽然他拼命挣扎,奋力抵抗,顽强斗争,但最后还是屈打成招了。

杨乃武的姐姐不服,滚钉板上访。1874年,胡雪岩慷慨解囊赠送杨菊贞(杨乃武之姐)二告御状的救急钱银200两。为了争取京官们对杨乃武一案的同情,胡雪岩专门拜访了回杭州老家办理丧事的翰林院编修夏同善,要求他回京后寻找机会向同僚进言,帮助重审此案,使冤案最终获得平反。

冤案最终获得平反

钱江义渡

在胡雪岩所处的那个时代,杭州是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交流中心和物资集散中心,急流凶险的钱塘江也早已成为重要渡口。

早期,钱塘江渡口的渡船分为官渡、私渡两类。无论人员过江,还是物资过江,官渡和私渡都实行付钱摆渡的制度,无钱休想过江。所以穷困旅客只能在江边望洋兴叹,即使有人悄悄混上渡船,然而一旦在江心被查出没有缴过钱,就会被船主抛出船外,丧生于波涛之中。

胡雪岩从小就在杭州商界打拼,常常耳闻目睹此种悲惨事件,所以,富裕之后,所办的一件大善事就是设立钱江义渡,让穷人、富人都免费过江。

有关胡雪岩创办钱江义渡的时间,现在一致的说法是“在1864年以后”。当时,左宗棠攻下了被太平军占领的杭州城,胡雪岩时任左宗棠的军需官,发了巨财后,斥资办理钱江义渡。

其实,查阅清代笔记史料会发现,其实在太平军攻占杭州(1861年)之前,钱塘江上就已经有了钱江义渡。那时,义渡的经费来自官员和商人的捐赠,担任钱江义渡主管之人就是胡雪岩。

由此看来,胡雪岩在没有发巨财之前,就已经在着手办理钱江义渡的善事。左宗棠收复杭州之后,胡雪岩不过是恢复一度被中断的钱江义渡。

钱塘江渡口

岳飞衣冠冢

2004年10月,一块古代石碑从杭州城头巷工地运至九堡后,被“杭州碑林”抢救保护,当时该碑是作为废土运至九堡,碑面上还留下了几道被挖掘机破坏的划痕。该碑高125厘米,宽56厘米,厚18厘米,太湖石质。碑文8行,每行16字,楷书体,字径约4厘米。这块石碑就是“王文碑”。石碑落款:光绪丁丑秋仲里人胡光墉識。

与胡宅隔了几条街的杭州抚宁巷伏虎庙有一大冢,相传为岳飞的衣冠冢。而对于抚宁巷岳飞衣冠冢的真伪,古往今来一直众说纷纭。康熙《钱塘志》和南宋咸淳《临安志》两部文献记载中,对岳飞衣冠冢的真伪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定论,前者认为抚宁巷一带在南宋曾是军营,元朝以后被围在城墙以内,不可能有坟墓或衣冠冢;后者以毋庸置疑的语气肯定这就是岳飞的衣冠冢。

因为年数久了,当时“王坟”遭损坏严重。而胡雪岩认为逐渐破损的古迹应当马上修复,使它能够继续保留下去。为此,胡雪岩出资修整了“王坟”,并篆写了“王文碑”。尽管当时胡雪岩对衣冠冢的真伪做了研究考证,但他自认为是无知的人,在碑文的最后请有研究的人指正。

王文碑上书:伏虎庙有大冢,相传为王坟。《咸淳志》:伏虎大王庙,实即在此,则当宋代建庙时,并葬王衣冠于庙后,如岳王之于栖霞岭无疑,今因岁久圯坏,亟为修葺,以存旧迹矣,俟诸博考云尔。光绪丁丑(1877)秋仲里人胡光墉识。

《王坟碑》

鉴宝

胡雪岩的当铺里来了生意,客人拿来了所谓稀世珍宝——“商朝的古董”,出价三百两银子,当铺伙计收下了。晚上查账,胡雪岩知道了“商朝的古董”这码事,叫管事的通知全城的达官贵人,明天来当铺鉴赏宝贝,并备好筵席将以示庆贺。全城有名望的要员都到了,酒席摆好,贵客坐定。大伙都争先恐后欲一睹为快,即将鉴赏那稀世珍宝“商朝的古董”之真面目。胡雪岩发话:把稀世珍宝请出来……伙计抱着宝贝走下楼……伙计不慎,一脚踏空,连人带宝贝滚下……“商朝的古董”被摔成碎片。顿时大伙大呼小叫:可惜可惜!胡雪岩把古董被打碎的消息传遍全城大街小巷。 第二天,当铺来了真佛——“商朝的古董”的主人拿着三百两银子,要赎回那古董,若是拿不出来那宝贝,就要加倍赔偿,否则决不善罢甘休!胡雪岩收下银两,确认银两无假,然后叫掌柜拿出那所谓的“商朝的古董”——

“你,你,不是,不是已经摔了吗?”稀世珍宝的主人有点语无伦次。

胡雪岩微微一笑,我摔的那宝贝比你这个更假!

日本铜钟与胡光墉敬助

杭州等地有一批刻有胡光墉字样的日本铜钟,根据日本《支那杂志》以前有个日本驻杭领事叫米内山庸夫对流散在杭州等地的日本铜钟做过调查,19世纪中上期,在日本发生了一场震撼全国的明治维新运动,这是日本近代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明治维新运动废除了封建的幕藩制度,摆脱了殖民地危机,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在这场席卷全国的变革运动中,佛教界却遭到了排斥和打击,而一度兴旺的佛教中落,年轻的僧侣纷纷还俗,老年僧侣不得不*变卖庙产度日。时值同治年间(1861—1874),杭州富绅胡光墉泛海走游日本,胡氏笃信佛教,每到一地,必经寺庙观瞻,见庙貌荒芜,佛刹凋零,僧侣们在为变卖庙产而奔波,遂以廉价将各寺庙之铜钟购得。胡氏当时购得铜钟有五十口左右,先在大阪、纪州等沿海地集中,再运入海,直抵浙江宁波港,再由运河北溯抵杭。铜钟运抵杭州后,胡氏命人在钟之纵带上镌以双线阳文“钱唐弟子胡光墉敬助”的题名,分别赠送各地寺庙,以行善事。至今浙江无州铁佛寺、杭州岳庙(原在杭州众安桥岳庙)及虎跑寺内等地都还有实例。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宣告结束。在此前的13年间,杭州城作为清军与太平军争夺的中心,百姓死伤无数、哀鸿遍野,而因为饥饿和瘟疫去世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

设立救济点  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许多孩童成为了孤儿,老弱妇孺生存艰难。胡雪岩眼见百姓的凄苦状况,悲痛万分,于是在杭州设立47处粥厂,每日辰、申两次施粥,救济饥饿的百姓。同时还为难民设善堂,收留无家可归的人。

设立救济点

避免瘟疫扩散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杭州府在战前有三百多万人口。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造成了杭州极大人数的伤亡。杭城街头饿殍遍野,无人收殓,时间一久,便容易发生瘟疫。为了防止瘟疫大规模爆发,胡雪岩着人及时收殓尸体,为百姓发放药品,以防止瘟疫的扩散和蔓延。

疫情之后  胡雪岩致力于杭州的城市重建工作。他出资恢复了今浙江第一码头处的钱塘江义渡,将逃难在外的杭州百姓吸引回城。同时,他还倡办义塾,修复名寺,努力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和人们对生活的信心。他设立粥厂善堂、义垫,修复名寺古刹,收殓了数十万具暴骸;恢复了因战乱而一度终止的牛车,方便了百姓;向官绅大户劝捐,以解决战后财政危机等事务。

城市重建

创建胡庆余堂  “存一片好心愿举世无灾无难,做百般善事要大家利民利人。”胡雪岩一生秉承着这样的理念,行善不止。基于这样的初衷,他于1874年开始筹建胡庆余堂,聘请江南名医,精选各地药材,配制出了避瘟丹等丸散丹药,不仅为左宗棠西征新疆提供行军保障,还依旧在百姓困难之时慷慨相赠。

《杭州府志》记载:光墉,性好善里中,善举义事,皆力为之。 1874年,筹设胡庆余堂雪记国药号

当年,杭州城内外传染病导致死尸枕藉,胡雪岩顿生恻隐之心,决心以个人名义向灾区施舍药品,并邀请名医、药工研制大量胡氏秘制的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夺命丹等治疫中药。并在每味药品的仿单上印有功效、服法、何人、何地赠送等字样,以便日后人们再来索取。在施药的仿单上印什么药店名字好呢?胡雪岩认为药店应当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便去征求老母亲的意见,胡母说:“祖上堂名为‘承庆堂’,可以更改一个新的堂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胡雪岩想自己幼时家贫,今天已有能力兼济天下,何不趁此赠送药品之际立一个新堂名来,正在沉思之时,抬头忽见佛堂上有楹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胡雪岩说:“有了,不妨取余庆堂吧。”胡母听后说:“万万不可,余庆堂是秦桧堂名,取用此名字,日后会被人唾骂。”胡雪岩听后觉得也有道理,便说:“那就叫庆余堂吧,既有积善余庆之意,也有衍续‘承庆堂’之含义”。胡母非常赞成,连连称好。从此,在施药的仿单上就有了“庆余堂雪记”的名字。不久,江南最大规模的药店创办成功,隆重开业,药店正式启用“庆余堂雪记”的店名。

胡雪岩虽不懂中医中药,却精于经营之道。他在上海《申报》大登广告,不惜重金从全国招聘一些著名老中医,收集、整理、研究确实有效的中药古方与验方,于是很快就研制出一批包括“胡氏避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著名中成药。当年时逢瘟疫流行,这些应运而生的高效药品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在胡庆余堂开业之前,他派出一批批身穿印有“胡庆余堂”字号的“广告衫”宣传队伍,在水陆码头向路人赠送避瘟散等家常必备药。胡氏辟瘟丹是胡庆余堂独门生产的药,有止泻治头晕防胸闷的功效。满清名将左宗棠西征将士水土不服,胡氏辟瘟丹曾发挥极大的功效。胡氏辟瘟丹共有七十四味药,其中一付药叫“石龙子”,也就是俗称的四脚蛇。它是一种在浙江当地随处可见的爬虫类;但是它的药效不如一种在杭州灵隐寺出没的四脚蛇“铜石龙子“”。“铜石龙子”背金肚白”,背上有一条铜黄背纹,行动狡捷不易捕捉, 胡庆余堂每年夏天在“铜龙子“”出没的季节,组织员工瓟上灵隐寺捕捉。胡雪岩为了一味药引而大费周章蔚为当地奇观。

为了让顾客相信卖出去的药是真方实料,胡庆余堂每次炮制特殊的药譬如十全大补丸时就贴出告示开放顾客参观。

甚至,胡雪岩要让顾客知道药材鹿茸的来源,更在杭州西子湖边养了一群东北梅花鹿,日后甚至成为西子湖畔重要的景点。

每年夏天,胡雪岩都会命药店熬制凉茶,给过路人解暑,免费饮用。百姓都说,胡庆余堂是名副其实的积善堂。

胡庆余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油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此后,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

胡庆余堂店内有一只大香炉,终年香烟缭绕,凡顾客不满意的药品,顾客可随时投入香炉付之一炬,再由店里无偿另配发给新药。

“胡庆余堂”创业时禀承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精选道地药材,精制丸散膏丹,因药效显著,名震天下,胡庆余堂的经营范围和生产销售品种便跃居江南所有国药商号之首,并在民间名声鹊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江南药王”。

“胡庆余堂”的出名,在于他们独特的经营方法和严格的管理手段。他们坚守一百多年前胡雪岩创业时就遗留下来的“戒欺”、“局方”信条,经营之道首重“采办务真”,采购药材时从不经由药商转手,而自行到各产地去收购。胡雪岩注重信用还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把握上,他要求采购选料必须求真品,加工必须制造精品。由于作为中成药主要原料的天然动物、植物和矿物品种多、分布广、属性复杂,仅典籍所载就有3000多种,而中药特点是多味配方,每味药材的真伪优劣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一味掺假,疗效就大不相同。有鉴于此,胡雪岩不通过药材行采办原药材,而是利用钱庄、银号、当铺构成的金融网做后盾的优势,隔年贷款给药材产区的药农,使他们资金周转灵活,乐于献出上品,并派熟悉药材产地、生长季节、质量优劣的专人到全国各地的药材产区自设坐庄,收购地道药材。如到河北新集、山东濮县等处收购驴皮;去陕西、甘肃等省采办当归、当参、黄芪;去江西樟树采购银耳;到贵州、四川收麝香、川贝、天麻等,既省去药商的中间剥削,又确保药材质量的可靠,才能长久维持盛誉于不坠。人靠两腿支撑走路,同样,商家则依靠“诚信”两个字起家、发展。

真不二价

温病三宝之一的“局方紫金丹”(另两种为安宫牛黄丸、牛黄至宝丹)是胡雪岩开创胡庆余堂时为继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药局》(我国最早的国家制药管理机构)的一味重要药品,它有严格的炮制要求和繁复的工艺。操作过程中,其中有一味“砂”,容易与铜和铁发生化学反应,为确保药效不受损失,胡雪岩不惜工本,耗黄金133克、白银1835克,打造金铲银锅这样昂贵的制药工具,体现“修制务精”的敬业精神。

在《浙杭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的局方紫雪丹介绍中曰:“伤寒温热之症,其形相类,其实有不同者,或烦热发斑阳狂叫走,毒瘴昏倒,痧胀切痛,一切虫毒、药毒以及小儿惊痫痧痘,火毒内闭等症,此丹能泻诸经之火,以滋肾水,则火泻而结自散也,服之而其效立见。”

据古方记载,“局方紫金丹”是一味镇惊通窍的急救药,十分名贵。附近的叶种德堂是一家有名气的大药号,有这味药出售,但效果并不理想。胡庆余堂试制过这种药,也没有达到预想的疗效。胡庆余堂遂邀请诸多名医、药师共同探讨改进意见。然众人面面相觑,无一良策。正在这时,一位职位不高的老药工走过门口,欲言又止。在场的都是因手名医,也实在轮不到他说话。经理余修初见状即在会后去向他虚心求教。这位老药工干这一行已有60余年。他说,他家儿代做药工,祖父曾告诉他,制作“局方紫金丹”要用金铲银锅方能保持药效。胡雪岩得知后,当即拍板:“为了药效,不惜血本”。命经理请来杭州城最有名的金银匠,经核算,一只金铲储员金4两多(133克),一只银锅需白银近4斤(1835克)。现代人容易理解,局方紫金丹中的一味朱砂,药性较活,易与铜或铁起化学反应而降低药效。金铲银锅打造好后,“紫金丹”的功效就明显提高了。药效显著提高,而药的价格却保持不变,胡庆余堂的声誉因此越来越好。

“戒欺”本身,正是衍生于“是乃仁术”的思想

对企业功绩较大的人,店里会从盈利中抽出一份特别红利作为“功劳股”奖给该人,直至其寿终

当年胡庆余堂的报酬还有阳俸和阴俸之分,阳俸是给对企业有过贡献,但因年老或生病无法工作的职工,照样发薪直至其去世;阴俸是这些有功职工一旦本人去世后,仍按其工龄长短发一定数额的薪酬给其家属。

用人必信:药店开张不久,他聘选一个富有远见的中药行家当经理。有一次,这位经理采办虎骨,由于一时疏忽,被混进一些雪豹骨。被一名副经理知道后,见进阶机会到来,私下向胡雪岩汇报,被胡识破其意,胡雪岩要副经理把所有雪豹骨挑出来销毁,事后胡并未对经理有任何责难,反而把副经理辞退了。胡雪岩认为,工作失误难免,关键要不图私利,该副经理不帮助经理解决问题,直接向上汇报,这是他心地不善,是讨好上级,此人不可重用!后来,这位经理内心十分佩服胡雪岩的宽容,更加忠心为店效劳。

有功必奖:有一次,大井巷发生火灾,直逼胡庆余堂,有名员工叫孙永康,冒着生命危险把门口的两块金子招牌抢了进来。胡雪岩认为,金字招牌是药店的象征,孙与药店生死与共,此人应该重奖,当众宣布奖给孙永康一份功劳股,从企业红利中抽出来,此奖一般只有老板或经理才可获此殊荣,从未奖过职工。孙一直终身享受,直到去世为止。

恩威并用:胡雪岩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有功者必有奖励,但绝不许有偷盗行为。胡庆余堂店规指出:凡发觉有偷盗者一律解雇,这条规定,长期不变。

冯根生

相关文章

  • 追赶江南药王(二)账房内外胡雪岩

    1823年,胡雪岩出生于安徽省徽州,幼年时候,家境十分贫困,以帮人放牛为生。12岁那年,父亲病逝。 1836年,1...

  • 江南药王,胡雪岩

    当一切顺利时我们并不思考。只有当事情的进程被困难、障碍或挑战打断时,我们才被迫停下来并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

  • 老祖宗说“宁遭桃花劫,勿近白虎身”,“白虎”是何物

    民间有一句俗语是“宁遭桃花劫,勿近白虎身”,据说这还是因为胡雪岩而衍生出来的。胡雪岩是晚清著名商人,人称“江南药王...

  • 追赶江南药王(一)堂训

    胡庆余堂,里面的招牌、匾额很多,大都是朝外挂的,惟独有块横匾却是朝里,一般人难以发现,那就是面向耕心草堂悬挂的“戒...

  • 追赶江南药王(三)传统炮制分天下

    中医或临床机构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 汤药和中成药、膏方) 原料,均是处方标明的生、熟中药饮片,并非中药材。严格地...

  • 微雨肥西,外婆。

    第二次来肥西。 不是道地的江南,却有江南的影子,散落着湖泊,有稻香,也有鸭子。 马上要中秋节,跟账房先生一起回家祭...

  • 清末巨商第一豪宅

    江南第一豪宅·胡雪岩 胡雪岩 幼名顺官,安徽徽州绩溪人,中国晚清著名商人。 中国 建筑 国庆假期看过了山山水水,不...

  • 东阿:洛神湖与药王庙(2)

    本文为东阿药王庙的第二部分,介绍药王庙内的药王殿、观音殿、财神殿以及滴水观音、摸摸爷雕塑。 东阿药王...

  • 学习别人 思考人生

    胡雪岩的人生启示 最近连续看了巍子主演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和陈道明主演的《胡雪岩》二部电视剧,...

  • 这部今年压轴高分韩国电影 值得收藏!

    十二月国内外好片一部接着一部,这两天韩国影坛的2018年压轴制作《麻药王》也终于定档了。 《麻药王》宋康昊/裴斗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追赶江南药王(二)账房内外胡雪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ds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