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第十次自由写作的话题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进度刚好在第六单元单元习作《给____的一封信》上,基于教学文本的自由写作如仿写、改写、创编,我已经在第六次、第九次时尝试过了。那这一次的写作要不要继续与教学挂钩?
事实上,写信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格式已然熟悉掌握的基础上,我只需要强调信的内容。而结合期中家长会上的问卷(上面有一道题是让家长给孩子写一段话),我也已经把本单元的半命题习作统一命名为了《给父母的一封信》。
但我知道,除了父母,他们还可以与之交流、书信往来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身边的老师、同学等。于是,一番思考后,第十次的自由写作话题诞生了:请你给身边的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我希望看到他们之间的真诚交流。
批阅收上来的作品时,我发现其中写给数学老师的有一封,写给校长的有两封,写给语文老师的有三封,其他的全是同学之间的互通往来,如X写给Y、C写给Z、G写给C等,唯独素妍与其他人都不同,她写的是《给全班同学的一封信》。
看到标题时我已经感到好奇,为什么是写给全班?又究竟是什么事让她提起了笔?读完全文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是素妍对班上部分同学的一份控诉。
素妍,我们班本学期新转来的学生之一,因为个头高,几乎比我还高,一直被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身后距离墙壁约一米左右的空间,课下常常是同学们嬉闹、玩耍甚至各种追赶打闹的必经场所。而素妍的控诉便由此而来。
“我想对班上所有下课打打闹闹的同学说,我知道这样子玩会很开心,但这给我带来了很不好的心情。我希望你们能到宽广一点的地方去玩。
比如有一次,一个下午的课间时分,有一群男同学挤在一团打闹,经过教室后面时,因为人太多,把我的凳子给推倒了,导致我差一点就摔跤。
虽然最后我没事,但那种一下子失重的感觉很吓人。因为被撞倒的次数很多,而且书包也被某些人在地上打来打去的,踢了好几脚,这些事让我特别生气。如果只是小打小闹还好,可有时候他们推来推去,一下就压到在我背上去,让我很难受。
当然有坏就有好,有些活泼的同学其实也是十分友好的,但我这一次写信是给大部分活泼过度的同学的,希望他们能不要再在我身边打闹了。如果大家真的没有再来烦我的话,我会很感谢你们。希望不要再来烦我了,谢谢!”
她在信里这样写到。读完所有人的作品,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逐一给他们留言。而是把写作本发给了每一位收信人手里。唯独在素妍的作品后面,我写上了这样一句话“我会转达全班同学,让你受委屈了。”
很快,周五的班会课如期而至,我郑重地宣读了素妍写给全班同学的信,然后就此分享了我的看法。我以为,除了以后要注意自己课间休息时的行为举止,素妍的这封信,我们还可以从中学习到更多。
首先,因为座位靠近走廊而被经过的同学挤到、撞到是非常常见的事,尤其是坐在最后一排的人。遇到这样的事情,大部分同学惯用的做法都是向老师汇报“老师,某某踩到了我的脚”“老师,某某撞倒了我的水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素妍却从未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过。
不向老师报告至少透露出来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她知道撞她的同学并非出于恶意,实在是空间狭窄所致。如果不能避免,下次自己再小心点就是了。因此她也没必要跟对方过于较真,把此事放在心上。
另一方面她也知道这等事情完全不需要去烦扰老师,自己试着解决如给对方一句温馨提醒,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素妍也没有把这事向家长倾诉,并由家长向老师反应。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和她爸妈的聊天记录里还没有出现这方面的信息。若是换作别人,与同学发生了纠纷、与前后位同桌互相干扰影响学习等这样的情况基本都是家长反馈给我的。
那么,素妍在教室里遇到了困扰,一没有直接跟老师说,二没有回家跟家长说。她是不敢还是不屑?其实都不是。否则,她也不会在合适的时机,选择了这种最正当、最温情、最有效的方式——写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当然,她未必知道老师会公开朗读她的信,但她依然相信这一渠道与载体。这也说明,对她而言,每一次的自由写作,都是她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反馈。或者说,她已经在写作中炼就了用文字来捍卫自我的意识。而这,正是我所希翼的。
除去写作上的文从字顺、语气恰当,她本人的隐忍与大度、明理与宽容,同样让人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