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则勇矣,不可无德

作者: 华容道上的小蜗牛 | 来源:发表于2018-07-28 22:26 被阅读6次

勇则勇矣,不可无德

蜗牛拆书之《论语》:公冶长第五7

 

5、7【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评析】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人(山东省平邑县钟村镇人,仲村镇因仲子故里而得名)。“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仲由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仲由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在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

孔子的这段话,实际上就是对子路的评价。春秋乱世,孔子所提倡的仁政并不能被各国施行,因此,孔老师对于世道人心是失望至极的,于是就愤愤然的抱怨了一句:“老子的主张不能得到重用,在这待着也没意思,我还是乘着木筏出海去吧。”但是孔老师又一想:“不对啊,我虽然能出海,但是这吃喝拉撒也得有人伺候着啊,总不能让我亲自去抓鱼吧。谁能跟我一起去呢?”只见孔老师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悠然说道:“要说出海嘛,能跟我一起去的,就只能是仲由了。”仲由一听,顿时高兴的手舞足蹈,心说:“老师您都说了这么多话了,终于提到我了,接下来,请看我的表演…”孔老师一看:“呦呵,这怎么回事?刚夸你两句,尾巴就上天了?小样的,看我收拾你。”于是孔老师就又说道:“唉,仲由也就是比我勇敢,其他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了。”仲由:“…”(老师,您老人家要不要给个枣子就来一棒槌啊,学生的小心脏受不了啊。)

你看,孔老师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么严肃,相反,倒是时不时皮一下。那么,孔老师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孔老师真的就只认为仲由除了勇敢别的一无是处了么?从前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仲由是一个勇敢的人,可是作为孔门72贤人之一,才能也是非常优秀的。那么,为什么孔子说,只有仲由可以跟他一起出海呢?

首先,我们来看孔老师要出海的这句话。可能我们认为,这就是孔老师的抱怨,或者说是小心愿。可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孔老师要去的地方是什么状态,更忽略了孔老师的交通工具条件。孔老师是要出海,划重点,是去海里。那可是两千多年前的海,出去必然是各种狂风暴雨、惊涛海浪,而不是现在的观光旅游。所以,孔老师出海,必然是很苦逼的一件事。接着,就是工具了。是什么?是“桴”,也就是小木筏,不是豪华游艇,更不是泰坦尼克号,甚至,连现在的一条渔船都比不上。所以你看,孔老师是要乘个小木筏去大海里,现在,你能想象到,这是多么危险的旅途了吧?以孔老师的身手来说,恐怕出去就是喂鱼了。毕竟,这些子曰,可比不上周星驰的三寸不烂之舌,别说把鱼虾说爆炸,估计还会起反效果。所以,孔老师这个时候说只有仲由能够和他同行,就意味深长了。第一,仲由必然是非常勇敢的,估计像《老人与海》中的渔夫一样,勇斗鲨群是没问题的。第二,仲由不仅仅是勇敢,还必然是有才能,这样,才能和孔子一起布道,否则,孔老师一句经典名言说出来,仲由不明所以,岂不大煞风景?第三,仲由必然是矢志于道,对于学道布道,都是忠贞不渝的,否则,半道上把孔老师抛下不管了,孔老师可真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所以,由此看来,仲由应当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而且,定然也是意志非常坚定。因此,孔老师才会如此夸奖他。

可是,仲由还是太年轻,一听老师夸赞,就有些得意忘形了。于是,善于随时随地教导学生的孔老师赶快适时提点一下小辈,免得仲由一旦认为自己了不起,就不再跟孔老师出海了(讲真,在这一章中,我总觉得孔老师有种唐僧的既视感,我要是天天被人说教,肯定非崩溃不可)。作为矢志于道的人,作为以天下为己任的人,不能因为一点小夸奖就沾沾自喜。而是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德行。不能说喜怒不形于色吧,但是至少,谦虚谨慎还是必要的。也即,无论你意志多么坚定,无论你才能有多优秀,都不能停止追求完美道德的脚步。

人,可以无才,但不可以无德。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对德与才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他给圣人、君子、小人下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司马光这一论述是有针对性而发的,他提出的选材标准是:“苟不能的圣人君子,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所说不无道理。用人最理想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但这一标准的选择空间太小,自古以来圣人就是凤毛麟角。在才德不能兼备的情况下,愚人是比较保险的选择。选一个傀儡操纵,他会很听话,因为愚,他没能力做好事,同样也没能力做坏事。而小人就不同了,小人无

德,但他有才,无德不能做好事,其才却足以做坏事。选傀儡的前提是,得有一个好的操纵者,否则,傀儡什么也做不了,结果还是小人得逞。

因才胜德而失天下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家熟知的“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煜,死于他乡的徽宗,还有历史上的隋炀帝,他颇有文才,是个很清醒的亡国之君。这些人,无德不能服天下,其才又不能治天下,亡国在情理之中。

所以,对于孔老师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了对自身德行的修炼。

相关文章

  • 勇则勇矣,不可无德

    勇则勇矣,不可无德 蜗牛拆书之《论语》:公冶长第五7 5、7【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①浮于海,从②我者,其由...

  • 《商君书》学习札记(十三)

    原文:民勇,则赏之以其所欲;民怯,则杀之以其所恶。故怯民使之以刑,则勇;勇民使之以赏,则死。怯民勇,勇民死,国无敌...

  • 知耻而后勇——当勇则勇

    知耻而后勇 是对人知羞改过行为的赞赏 典故来自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 源于“知耻近乎勇”,语出《礼记·中庸》,意...

  •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2017-11-13 02:11 第 七 十 三 章 勇 于 敢 则 杀,勇 于 不 敢 则 活。此 两 者,或 ...

  •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三

    品味《道德经》之七十三 【原文】 勇 于 敢 则 杀 , 勇 于 不 敢 则 活 。此 两 者 , 或 利 或 害...

  • 忠勇

    尽心做好份内之事为之忠。知死不避为之勇。 忠于职守是为人的本分。勇者不忠其祸更大。勇者尚德,若勇而乏德则祸害滋生。...

  • 168 - 曾文正公嘉言抄

    军事不可无悍鸷之气,而骄气即与之相连;不可无安详之气,而惰气即与之相连。有二气之利而无其害,有道君子尚难养得,况矣勇乎。

  • 2017.37《制造汉武帝》

    作者:辛德勇

  • 行则勇

    愿爱骥西北而行, 望苍生繁荣发展。 儿等吾蜕变以来, 强胸襟勇往直前。 不畏惧一切挑战, 衰败则与君避之。

  • 007|2018-04-14作业雨作业点评

    @任德勇|007-5687|践行  【标题】阿罗不可能定理 【作者】任德勇|007-5687|践行 【点评人】00...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勇则勇矣,不可无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spa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