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动螺旋浆,把橡皮筋绞紧,轻轻放入水中,小船儿迎着太阳,留下一道波痕,慢慢驶向远方……
雨后的西大街遍布着一个个小水塘,这条老旧的弹硌路常年车来人往,早已变得高低不平。一个小男孩蹲在家门口,盯着眼前的水塘,梦想有一条小船在里面飘来荡去。
汐经常做这样的梦,梦中的他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又回到了这条熟悉的老街。
五六岁的时候,汐就显现出绘画的天赋,只要看一眼,就能很快默画出来。有一次,他看到游泳票上印有一幅运动员在出发台上准备入水的图片,就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出来。小朋友看到后,让他再给画一张,他当场拒绝了:“就是不给你画,我只画一张的。”
对于这条老街,汐只是熟悉,但是对于家门前的这条练祁河,在童年的他看来,简直就是奇迹,静静流淌的河水,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一次家里买了张八仙桌,在狭窄弄堂口折腾了半天,最后大人们把它抬到对岸,放进河里,桌子就晃晃悠悠氽了过来,轻轻松松地搬进了家。
老家的亲戚摇一条小船,靠岸就到了汐的家,带来了家乡的土特产。家里怎么会凭空出现陌生人,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他,当然也很高兴会有很多好吃的。
和他一起画画的同学越来越少,最后只有汐还在坚持,绘画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就像小船儿飘荡在水中,慢慢驶向远方……
练习素描的时候,同学争着做他的模特,到练习速写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乐意了。他就搬个小凳子坐在河滩边,画下撑着竹篙的船夫,等船行远,一幅画也就完成了,正好符合速写的要求。
夏天,孩子们光着身子从虬桥上跳下,扎进水里,一点都不觉得害怕。旁边的面粉厂船来船往,好不热闹。孩子们经常抓着船舷,让机关船带着在水中滑行,体会着冲浪滑水的感觉。兴之所至,会一直冲进护城河,游玩一会儿,再搭上一艘回来的船。汐的哥哥曾经用这种方式完成了环游护城河的壮举。
终于,汐成了一位职业画家。他接触到了斯坦埃尔,那种一块小、一块大、规则的、不规则的方块组合的画面,给他一种微妙的感觉。受此影响,汐的画风也从具象转向抽象。《水乡系列》正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他选择用这种方式表现梦中的小桥流水人家。
那是半抽象的水乡,同时带着点具象的味道,他把房子处理成不规整的块状的拼接,而且是倾斜的、不稳定的,连倒影也是倾斜的。
看了汐的画,有人说:“你的画很危险!”而这正是他想表达的:把不稳定的方块放上去,那是一种秩序的改变。他觉得,水乡不再是儿时那种出门须舟楫,人家尽枕河的样子,那不是真正的水乡!
那种水乡的气质,已经在时代的大潮中丢失了……
2017年10月31日。
网友评论